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小米发布XRING O1自研芯片

经过八年的技术沉淀,小米于近期重磅推出了全新自研旗舰SoC芯片——玄戒O1。

2017年,小米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4G手机SoC芯片——澎湃S1。这款基于28纳米工艺打造的芯片曾应用于小米5c手机,但由于市场因素未能持续迭代。然而,小米并未就此止步芯片研发之路,而是转向了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专用小芯片领域。自2021年起,小米陆续在旗下产品中商用多款自研小芯片,涵盖影像处理、电源管理和信号增强等功能模块,为后续芯片研发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TS9esmc

经过八年的技术沉淀,小米于近期重磅推出了全新自研旗舰SoC芯片——玄戒O1。这款采用目前最先进的3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创新性地采用自研AP架构搭配外挂第三方基带方案,其性能表现已可媲美当前市面上的旗舰级芯片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由此成为继华为之后,中国第二家实现旗舰SoC芯片量产并商用的手机终端制造商,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芯片自主创新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TS9esmc

自主研发的AP和第三方基带芯片是小米SoC发展的最佳途径TS9esmc

目前,采用自研应用处理器(AP)搭配第三方基带芯片的方案,是小米SoC发展路径上的最优选择。这一决策源于基带芯片自主研发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
  • 首先,专利壁垒高筑。基带技术专利高度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手中,包括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和华为等产业巨头。若选择自研基带芯片,小米将面临严峻的专利突围战,要么需要构建全新的专利规避方案,要么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
  • 其次,全球适配成本巨大。要实现全频段通信支持并保持对4G/3G/2G网络的向下兼容,必须与全球各地的通信设备商和运营商进行深度协作。这一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基站设备厂商的适配调试,还需要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和数年时间的持续优化。
    • 第三,通信环境极端复杂。现实中的无线通信场景千差万别,要确保芯片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信号接收性能,必须进行长期、大规模的实地测试和持续优化。
      目前全球范围内,除华为和三星具备基带集成能力外,其他手机厂商普遍采用外挂基带方案,这充分印证了该技术路线的现实合理性。
      小米持续投入芯片研发的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构建软硬一体的完整生态闭环。目前小米已形成涵盖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及各类IoT产品的全场景硬件布局,芯片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通过自研芯片,小米能够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供应链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产品供应安全。
      • 其次,实现跨终端深度协同。基于澎湃OS操作系统,配合自研芯片的底层优化能力,小米产品矩阵将实现前所未有的软硬件协同效应。这种深度整合不仅能显著提升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体验,更能为用户带来更流畅、更智能的全场景交互。
      • 第三,强化科技创新领导力。在半导体领域,先进制程SoC的研发能力被视为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标杆。通过持续投入芯片自研,小米不仅能够实现产品差异化设计,更能塑造高端科技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这种技术壁垒的构建,将为小米在全球化竞争中奠定长期优势。
      小米智能手机SoC采用多元化供应模式
      根据OmdiaSmartphone Tech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所采用的SoC芯片全部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多元化的供应格局:联发科(MediaTek)占据主导地位,其SoC芯片在小米手机中的采用率高达63%,成为最主要的芯片供应商;高通(Qualcomm)位居第二,供应占比为35%,主要服务于小米的中端高端机型;紫光展锐(UNISOC)作为国产芯片代表,获得了2%的供应份额。

      从价格分价格段看,MTKSOC在小米智能手机出货中有95%运用在400美金以下的产品,而5%的产品在400美金以上。而高通供应小米智能手机的SOC中,有20% SOC应用在小米的400美金以上智能手机中。TS9esmc

      基于已公开的技术参数分析,小米玄界O1芯片采用了高频超大核架构与超大缓存设计,其基准测试成绩已超越当前市面部分旗舰芯片。据悉,该芯片将率先搭载于小米S15 Pro旗舰手机及小米平板7 Ultra两大高端产品线。TS9esmc

      作为首代产品,主要承担技术验证使命,规划出货量保守控制在数十万级别,受小规模流片影响,初期成本会居高不下。而Omdia数据显示在2024,小米搭载高通骁龙8系列的手机出货为1950万台,搭载MediaTek天玑9000系列芯片的小米智能手机出货为370万台。TS9esmc

      小米自研芯片多代产品的市场验证,以及成本优化,短期内,很难对其现有的旗舰SOC供应格局产生影响,因此无需担心影响与第三方芯片供应商的关系。小米仍需要与第三方的芯片供应商继续保持紧密的合作。TS9esmc

      智能手机分析TS9esmc

      Canalys(现已并入Omdia)的全球智能手机分析服务为全球厂商总部及区域战略,产品,渠道策略的决策者,提供领先于市场的全面、及时和高质量的出货量分析数据。我们将全球86个市场,40+厂商出货量的追踪数据与Canalys独有的一级和二级渠道数据相结合,为客户全球策略的制定,提供深入的数据支撑。我们全球多语言的分析师团队为客户提供专属分析沟通会,并高效协助决策者深入了解最关键的市场趋势,以多层次的数据分析维度提供第三方分析洞见和可执行建议。TS9esmc

      CanalysTS9esmc

      Canalys(现已并入Omida)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市场独立分析机构,以渠道为核心。致力于引导客户展望科技行业的未来,并协助客户打造具有创新思维的商业模式。25年来,我们一直为全球科技厂商提高全球高度及本地视角的市场分析及定制解决方案,我们的分析师作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把市场知识和客户要求相结合,为其打造定制化的研究产品。TS9esmc

      我们的研究涵盖新兴技术、企业技术、移动技术和智能技术。渠道的深度理解是我们工作的基石。我们通过专业的报告、数据和预测,为客户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同时,Canalys论坛和Candefero在线社区为渠道伙伴提供了宝贵的互动与反馈平台。我们始终以高精度及高质量的数据、创新的技术运用和优质的客户服务为立足之本,赢得客户的信任与认可。TS9esmc

      最新信息TS9esmc

      如需直接接收媒体通知或详细了解我们的活动、服务或客户研究和咨询能力,请联系我们或者发送电子邮件press@canalys.com。您还可以点击 “阅读原文”,前往我们的网站阅读更多专业分析报告。媒体引用转载须注明出处。 TS9esmc

      业务咨询TS9esmc

      Johnny Xie, Canalys亚太区总监邮箱:johnny_xie@canalys.com电话:+86 159 2128 2961TS9esmc

      Vincent Chen, Canalys客户经理邮箱: Vincent_chen@canalys.com电话:+86 150 2673 2045TS9esmc

      媒体采访 TS9esmc

      Joyce Liu,Canalys媒体主管邮箱: Joyce_Liu@canalys.com电话:+86 150 0082 0439TS9esmc

责编:Echo
文章来源及版权属于Canalys_China,国际电子商情仅作转载分享,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有疑问,请联系momo.zhong@aspencore.com
Canalys_China
我们密切关注技术全球市场,包括:智能手机、数据中心、企业网络和安全、个人电脑、整合通信、可穿戴计算技术和3D打印技术。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最新快讯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