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声称找出了一种减少75% SiC器件用量的方法,但不会损害汽车的性能或效率。
周三特斯拉的“投资者日”活动中,爆出一个大事,可以说震动了整个SiC上下游。H9Lesmc
特斯拉(TSLA)负责动力系统工程的总裁Colin Campbell在活动中指出,碳化硅是一种 "了不起的半导体",但他补充说,碳化硅很昂贵,"真的很难 "扩大规模,因此在汽车中减少使用75%的碳化硅是 "我们的一大胜利"(或“至关重要”,见下方原文备注)。H9Lesmc
H9Lesmc
【Colin Campbell:"Silicon carbide is an amazing semiconductor, but it's also expensive and it's really hard to scale. So using less of it is a big win for us." “ 声音模糊,或者是a big one for us”】H9Lesmc
几家SiC原厂股价立刻受到波动,包括Wolfspeed,安森美半导体,意法半导体(ST在2022年的SiC收入约7亿美金)等。H9Lesmc
Campbell还表示,特斯拉的新动力系统将采用不含任何稀土金属的电机。H9Lesmc
H9Lesmc
2022年Model 3的成本已降低了30%,但特斯拉希望将下一代汽车的生产成本再降50%。H9Lesmc
H9Lesmc
驱动单元的成本则是其中很关键一环。H9Lesmc
特拉斯透露会通过对SiC器件、电池等多个方面的优化,“将驱动单元的成本降低约1000美元”。其中 “我们找出了一种减少75%器件用量的方法,但不会损害汽车的性能或效率”。H9Lesmc
新的动力总成还与任何电池化学物质兼容,这将使特斯拉在电池采购方面更加灵活。H9Lesmc
因为碳化硅不仅昂贵,而且晶圆尺寸很难扩展,担心碳化硅器件的产能供应会很难跟上他们汽车销量的步骤,所以特斯拉认为有必要减少碳化硅的用量。他们明确表示是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功率模块设计,从而实现碳化硅器件用量的减少。H9Lesmc
但是,Campbell 没有说明公司的下一代动力总成何时准备好在公司的车辆中进行大批量生产和使用,也没有具体说明目前在这些晶体管上的花费是多少。此次活动的高管没有透露有关“下一代”特斯拉的任何细节。H9Lesmc
New Street Research 的分析师推测认为:“新动力传动系统的逆变器将采用混合架构”,混合了硅和碳化硅晶体管,两种类型的晶体管协同工作以处理特斯拉汽车的峰值负载,主要是在车辆加速期间。“这种混合架构仅适用于新平台,即低成本、小型、性能较低的汽车,不会被现有车型(S、X、3、Y)或 Cybertruck 采用。”H9Lesmc
New Street 预计低价的下一代特斯拉汽车不会“在 2025 年或 2026 年之前量产”。H9Lesmc
业界反馈H9Lesmc
鉴于特斯拉此举对上游芯片厂商的影响,立刻有对Wolfspeed (WOLF)持买入评级的分析师Craig Irwin在一份投资者说明中写道:"在我们看来,特斯拉有夸大其词的历史,所以很可能这种声称的热提取(封装技术)的改进加速了行业的采用。”H9Lesmc
与传统的硅基半导体相比,碳化硅半导体可以在更高的电压、温度和频率下工作。这使它们成为电动汽车、太阳能转换、5G 无线、航空航天和其他应用的更好选择。H9Lesmc
不过,产业界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无论是改用模块替代单管、还是结构工艺来降低对SiC裸片尺寸,都无法掩盖SiC性价比不高的事实。而汽车的消费品属性越来越明显,除了安全要求不能降低外,其他性能厂商或认为够用就好。特斯拉此举对SiC未来的影响,您怎么看?H9L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据了解,出售该资产并非意味着东芝全面退出太阳能发电领域。该公司表示,光伏发电系统业务定位为重点领域之一,今后其将专注于具有工程能力的工业光伏发电业务,提供高可靠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在出口方面,2022年,民营企业出口机电产品7万亿元,增长15.3%。其中,电子元件、电工器材和汽车零配件增速分别为22%、42.5%和19%。
最近,李河君被调查的事件,让大家重新聚焦汉能和薄膜太阳能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回顾李河君、汉能,以及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前几年宣传得如火如荼的薄膜太阳能技术,最终为何没能拯救汉能或李河君的商业帝国?
按“两步走”战略安排要求,锚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
硅片价格呈熔断式下跌。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价格区间在5-5.1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0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5.2%;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价格区间在5.38-5.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41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价格区间在7.16-7.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7.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8.4%。
2022年10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为48.0GWh,是去年同月的1.7倍以上。在中国和美国等主要市场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规模是去年的两倍多,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制造商在市场扩张中占据领先地位。尽管原材料存在供需问题,但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在过去28个月一直保持看涨趋势。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持续上升。
国际电子商情25日讯 市调机构预测,到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在330-360GW之间。
在整个能源转换和管理链中,宽禁带半导体产品凭借高效率、高密度、小尺寸、低总成本的特点,受到了来自交通、数据中心、智能楼宇、家电等领域的高度关注。
8月16日,在由AspenCore主办的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 (IIC)上,阳光电源股份总监翁捷先生发表了题为“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演讲...
“如果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超过7米,南京和上海等沿海城市会在海平线下,山东省也将被海水分隔成两个岛屿。”在这样的危机下,大家开始聚焦低碳技术,力图通过对绿色、环保的追求,来缓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当前低碳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到了什么地步?
众所周知,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领域。在全球能源紧缺的当下实现工业领域的碳达峰,是我国实现减排减碳的关键一步。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工业领域碳达峰制定“路线图”。
国际电子商情讯 随着全球“能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已成为市场最关注的产业之一。在国内市场,由于稳增长和新基建政策拉动了光伏、风电投资大增,进而带来了“强配”储能的装机量提高,储能作为新能源赛道的一个分支,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个可能爆发的万亿级市场。
近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23年四川省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经济修复提速——2023年2月PMI数据点评。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2022年第四季DRAM产业营收122.8亿美元,环比下降32.5%,跌幅甚至超越第三季的28.9%,
高通与泰雷兹在2023年世界移动大会上宣布,全球首个符合GSMA标准的可商用部署的iSIM在骁龙8 Gen 2移动平台上
日本软银集团旗下芯片设计公司Arm或将从英国伦敦转向美国纽约上市。据《彭博社》报道,Arm已决定暂时不在英国
近日,高华科技、派瑞特气、颀中科技、南芯科技、中科飞测等多家半导体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迎来新的进展,证监会
2012年以前,我国的PLC光分路器芯片全部依赖进口,对方一个芯片卖五六百块钱。而近日,中国“20多位中科院专家把
按产品分类的机器人医学成像市场规模(超声设备、血管造影设备、X 射线设备、CT 扫描仪、MRI 扫描仪)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精准有力,平稳连续——《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近日,4家LED相关企业发布了2022业绩快报,艾比森、海目星净利润大增,德龙激光净利润下滑,深科达由盈转亏。
ChatGPT近期掀起云端与AI产业话题,Microsoft、Google、百度等相继推出基于生成式AI衍生的产品服务。在此热潮
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下降26%,跌至1.1亿部。
成都复锦功率半导体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即将亮相,现面向全国发起代理商招募行动,诚邀各优质区域合作伙伴
2月28日,2023年GTI国际产业峰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出席大会,并作题为“和合与共 四海一
近日,汇顶科技与北京亚华物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布创新智能燃气表解决方案。该方案搭载汇顶科技领先的NB
安富利发布首个基于AWS服务打造的IoTConnect平台。该平台预置AWS物联网(IoT)和云服务,可助力OEM厂商实现简单、
“成电协·会员行”专题内容团队今天走进的正是在显示器领域深耕了14载,致力于赋能全球数字化设备发展的优秀
日前,Vicor公司宣布与电子元器件代理及服务全球分销商安富利签署分销协议。
天线测量解决方案领导者Microwave Vision Group(MVG)近日宣布,移动网络无线基础设施的领先供应商——安费诺
近期,亚太区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Excelpoint世健公司有多个喜报传来。世健系统(香港)有限公司获得了来自供应
近些年来,电子产业可谓热点不断,从云计算、5G、IoT/IIoT、大数据,到AR、VR,再到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真有些眼花
近日(2023年2月18日),全球领先的惯性MEMS传感器供应商美新半导体发布新款AMR地磁传感器MMC5616WA, 全新升级了美
飞英思特科技宣告研发出国内首款环境微能量采集与管理芯片FPM8100,实现国内该类芯片产品零的突破,填补了市场
二十一世纪初自动化迈向智能化,半导体逐渐普及,通讯、信息、电子产业快速繁荣。大众对半导体的认知,与互联网相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