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LiDAR即将出局?IDTechEx称相机的市场规模在10年内从76%增加到79%

虽然 LiDAR 可能仍会在某些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摄像头在短期内有自己的问题,但很明显,摄像头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室内移动机器人的主要传感器。 

自动驾驶传统上严重依赖激光雷达,因为它们简单易用。然而,LiDAR 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前期成本高、分辨率低以及缺乏物体识别能力。随着特斯拉和约翰迪尔的仅使用摄像头的自动驾驶汽车最近取得的成功,潮流正在转变,摄像头即将接管。IN8esmc

IDTechEx 最近的研究,“机器人传感器 2023-2043:技术、市场和预测”,显示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市场份额将从 24% 下降到 21%,而相机的市场份额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增长 3%。IN8esmc

IN8esmc

LiDAR 设备和摄像头设备的市场份额 2022 年与 2032 年的对比。来源:IDTechEx - “ Sensors for Robotics 2023-2043: Technologies, Markets, and ForecastsIN8esmc

IDTechEx 技术分析师 Yulin Wang 认为相机正在成为更受欢迎的选择对于移动机器人,它们比 LiDAR 有以下优势:IN8esmc

  • 室内移动机器人不需要 3D LiDAR。与相机相比,LiDAR 的优势之一是它们不易受恶劣天气条件和有限能见度的影响。虽然这对于在不可预测的天气下工作的户外机器人来说是一个显着的好处,但对于室内移动机器人来说并不是很需要,因为它们从根本上设计用于在具有稳定人工照明的良好控制环境中工作。此外,与提供 3D 点云的 LiDAR 不同,相机可以同时捕获 3D 信息和颜色信息。这使机器人能够根据颜色和纹理识别和区分物体。3D信息捕捉能力为相机取代激光雷达铺平了道路。
  • LiDAR 硬件的高成本鼓励最终用户采用替代技术。成本是放弃 LiDAR 的主要因素。LiDAR 传感器可能很昂贵,价格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相比之下,相机的价格要便宜得多,这使它们成为许多公司更容易获得的选择。这导致基于摄像头的系统得到更广泛的采用,因为它们现在对于较小的公司和初创企业(许多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都是)更具成本效益。然而,尽管相机硬件(图像传感器)的成本很低,但由于软件和图像处理单元(如 GPU 和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相机的总拥有成本可能非常高。
  • 尺寸和重量。与 LiDAR 相比,相机还具有更小的外形尺寸,使其更容易集成到移动机器人中。这允许更紧凑和更轻便的设计,这对于需要在狭窄空间或狭窄门口导航的机器人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摄像头可以放置在机器人的多个位置,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并提高导航精度。
  • 维护。与 LiDAR 相比,相机更易于校准和维护。LiDAR 需要仔细对齐以确保 3D 点云的准确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难保持这种准确性。另一方面,相机通常是即插即用的,因此更易于使用和维护。

然而,尽管有上述优势,IDTechEx 最近的研究“机器人传感器 2023-2043:技术、市场和预测”也概述了阻碍相机采用的一些障碍。IN8esmc

  • 软件和其他图像处理单元的高成本。虽然图像传感器的成本远低于 LiDAR,但相机的总拥有成本以及图像处理单元(软件和 GPU)可能导致高达几千美元的高总成本。此外,为了使相机以稳健的方式发挥作用,还需要可靠的机器视觉系统。与特斯拉和约翰迪尔不同,许多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现金流有限,这使得他们在开发机器视觉软件上投入过多资金变得保守。他们更愿意使用现有的 LiDAR 解决方案。
  • 数据隐私。出于数据隐私方面的考虑,许多仓库所有者不愿将带有摄像头的移动机器人部署到他们的仓库中。最终用户缺乏兴趣减缓了相机在机器人中的采用。此外,由于数据隐私而缺乏从仓库收集的图像和数据,这也使得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更难开发强大的机器视觉系统。

总之,室内移动机器人向基于摄像头的系统的转变反映了该领域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技术的进步,摄像头正成为室内导航和测绘的一种更易于使用且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 LiDAR 可能仍会在某些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摄像头在短期内有自己的问题,但很明显,摄像头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室内移动机器人的主要传感器。 IN8esmc

责编:Echo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 5月零产销!传广汽三菱停产裁员

    国际电子商情13日讯 近日,一张《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的截图在网络迅速流传并引发关注。

  • 未上市,但这家中企CMOS图像传感器指标直逼索尼

    该公司自2012 年成立以来,其主营业务为高性能 CMOS 图像传感器的研发、设计、测试与销售以及 相关的定制服务。

  • 奇点汽车被申请破产审查,烧光170亿交付不出一辆电动车

    看似一手好牌,奇点汽车却始终无法实现电动车的量产。

  • SiFive:产品从5款拓展至四大系列,RISC-V处理器核出货量

    RISC-V架构在2022年就已实现100亿颗的出货量。根据RISC-V主要发明人、SiFive共同创办人兼首席架构师Krste Asanovi保守预估,截止2025年RISC-V处理器核的出货量将达到800亿颗。

  • 特斯拉下调Model 3 和Y日本售价

    国际电子商情6日讯 外媒消息称,特斯拉周二(5 日) 表示,从本月初开始,其Model 3 和Y 电动车在日本的降价,降幅为个位数。

  • 中国与东盟探索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出席论时表示,深入落实《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等合作计划,聚焦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挖掘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激发产业合作新动力,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

  • 独家对话:车企重塑供应链,谁最受益?

    从供应链角色的变化中可看出,车企一方面在尝试绕过中间环节,直接与元器件供应商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增加更多供货渠道,在供应链中纳入了分销商这一角色。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合作模式,都是为打造更稳固的供应链。

  • 三星电子计划2025年量产2nm移动芯片

    国际电子商情29日 紧随台积电宣布2nm量产计划后,三星电子也宣布,将通过量产尖端2nm工艺,旨在超越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代工公司台积电。

  • 为降低成本,福特汽车将开启新一轮裁员行动

    国际电子商情28日讯 外媒消息称,福特汽车公司在当地时间周一证实,将在本周将进行裁员,以适应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 一文读懂台积电上海技术论坛

    继美洲、欧洲、中国台湾等地的年度技术论坛之后,台积电日前再度回到上海召开年度技术论坛,分享了其最新的技术路线以及对产业未来趋势的看法,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台积电中国总经理罗镇球等高层悉数到场。

  • 穿越周期 行稳致远|GD32 MCU持续领跑智能创新

    如果大家回顾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一定会注意到GD32在MCU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2013年兆易创新首次推出GD32微控制器,经过了十年的发展,现已量产41个32位通用MCU系列, 500余款型号,出货量累计超13亿颗,全面覆盖低、中、高端应用,分销网络遍布中国本土、亚太和欧美市场。而当前,GD32在全球AIoT生态中的地位又如何?

  • SiC和GaN“上车”的最新进展如何?

    虽然SiC已经在汽车上批量应用,但是受限于由于良率和性价比问题,对大部分汽车而言,SiC器件的成本依旧过高;GaN的商用集中在消费电子的快充领域,近几年也拓展到了数据中心领域,只是其上车进程却迟迟未见明显收效……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