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语音交互渐成车载标配,下一步怎么走?

目前,车载用户对智能车载的接受程度已是越来越高,而人机交互技术无疑能让车载更加智能……

目前,车载用户对智能车载的接受程度已是越来越高,而人机交互技术无疑能让车载更加智能。来自相关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在消费者最感兴趣、最实用的智能车载功能里面,语音交互已经排到了第二位,仅次于被盗车辆定位之后。另外,在一些车载设备里,包括智能车机、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HUB和车载音箱等产品里,人机语音交互已无处不在。sM5esmc

“实际上,在智能车载系统1.0到3.0的迭代更新过程中,人机语音交互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车主的认可。”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雷雄国认为,在车载领域,人机语音交互已成为车载设备的标配。
20160607-SIRI-1sM5esmc

语音交互需攻克三大难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车载语音在应用的过程中尚有一些难点需要去攻克。sM5esmc

雷雄国指出,首先是驾车环境下的噪音干扰。在驾车环境里,人与车载硬件的距离在0.3-1m以内。在近场距离里,存在各种噪音干扰、声音反射和混合,加大了机器对自然人声的辨识难度。“能够在车载的环境下,把噪声问题解决掉是人机交互第一步的基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包括:在出现错误时,允许纠正打断;对一些车载噪声以及环境噪声的抑制自适应;车设备在播放音乐或声音的时候,能够随时打断它等。”他说。
20160607-SIRI-2
其次是智能交互。实际上,在交互的过程中,很多的语音控制依然要结合手动操作,这给用户的体验非常不好。“全自然语言交互、完全解放双手,是用户的核心诉求,也是车载生态蓬勃的根本。” 雷雄国称,这其实更多的包括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引进,包括跟车内业务的整合,使得车内的人机语音交互能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这里面就包括对于语音的理解,以及人机多人的交互对话,基于任务式的深度的交互理解。
20160607-SIRI-3
三是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这包括ID设计;麦克、喇叭等硬件结构布局;硬件的问题只会通过软件体验的不足来体现;用户体验逻辑;语音交互与后端服务的结合,进行系统优化。“其实技术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来针对车联网产品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结合与设计。”他举例称,在车载语音交互里面比较重要的一块是回声消除,包括唤醒打断,这实际上需要考虑麦克风与喇叭的一些结构设计,产品也需要在这一块做些配合。再比如,语音技术怎样与业务结合,怎样与导航结合,怎样把第三方的音乐资源对接得更加地紧密、无缝,这里面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产品设计以及开发,才能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20160607-SIRI-4
“语音交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交互的目的,是为了让机器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后端的第三方服务显得更为重要。”雷雄国称,在车载语音交互技术上,思必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了整合,把导航、电台、个人社交、周边搜索、音乐等与车主相关的第三方服务整合在一起。他直言,打造一个在车的环境下能够实现全程真正解放双手的交互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sM5esmc

多模态交互是发展方向

“从交互的角度来看,语音仅仅是占人机交互其中的一个环节,在接下来的车载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交互技术与语音结合在一块的,包括体感、手势、图象等一系列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迅速进入到车内,即多模态交互。”雷雄国如是说。
20160607-SIRI-5
思必驰是国内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领域的语音公司,主要面向智能硬件三个垂直领域:智能车载、智能家居和智能机器人,提供自然语言交互解决方案。其中,车载在思必驰整体的业务中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家居。思必驰市场总监龙梦竹在接受国际电子商情采访时表示,思必驰在智能车载领域侧重于后装市场,这部分的市场份额大概占40%的比例。从具体的应用市场来看,在智能后视镜市场估计占60%左右的市场份额。龙梦竹还透露,在车载前装市场,思必驰目前已进入前装车厂的测试阶段,合作的互联网汽车包括小鹏、智车优行等。sM5esmc

目前,思必驰能提供的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智能对话等。雷雄国称,当前语义理解和智能对话已慢慢在研究使用阶段,未来多模态的交互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如语音与手势、图象识别等第三方的交互融合。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与核心技术往云端移植,因为现在大部分的技术在云端,IoT发展起来之后,很多端上面会有云交互的需求,因此整个核心技术往端上移植也是一个大的方向。而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这也是未来人工智能与语音的发展方向。sM5esmc

雷雄国透露,思必驰的研发方向与核心就在于人工智能。在多模态交互方面,思必驰也在与第三方合作推动。“我们做过手势识别、图象识别、虹膜识别、体感识别等与语音技术结合的多模态交互。”雷雄国称,未来一定是从单一的输入输出互动形式向多模态交互发展,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式服务及智能服务方向发展。sM5esmc

Write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两大趋势:另眼看半导体行业发展史

    本文从观察到的两个有趣的市场与宏观趋势出发,来观览这高速发展、属于人类技术与生产力变革史的后续四五十年。

  • 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前沿应用:Agentic AI

    到2029年,Agentic AI将取代80%的人工客服。

  • 营收占比降到个位数,游戏业务对现在的英伟达还有价值吗

    早在2019年,笔者就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即便当时游戏业务占到NVIDIA总营收的54%,数据中心业务的高速增长势头却也已经表现得非常明确。而根据NVIDIA Q4 FY2025(截止2025年1月26日)季报,与数据中心业务的大热相较,NVIDIA的游戏业务(Gaming)当季营收为25.4亿美元,不说连计算加速卡的零头都没到,还环比跌了22%,同比跌11%。

  • 韩国出口额创纪录,半导体成经济增长引擎

    随着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回暖,尤其是在内存芯片需求的持续推动下,韩国出口额实现连续15个月增长……

  • 数字孪生如何改造供应链?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与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相似,均为推动供应链及相邻电子市场领域革命的核心技术。国际电子商情姊妹平台EPSNews近日专访了行业知名专家Rupal Jain,双方就数字孪生技术在半导体产业、芯片工程,以及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变革潜力进行了探讨。

  • 当元器件供应链遇上AI,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4年被视为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应用的爆发之年。金融、交通、制造业、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已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去推动其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标志着AI技术的成熟,也预示着AI将更深度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