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
广告

又一次突破半导体极限!美国能源部打破1纳米Fab纪录

晶体管这个听起来很难理解的东西,其实是手中所有电子产品运作的核心,其中的技术不断在高速发展,令指令周期亦有所提升。从芯片的制造来看,7nm被业界认为是硅材料芯片的物理极限,这也是摩尔定律死亡传闻的根源。

前不久,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团队打破了物理极限,采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将现有最精尖的晶体管制程从14nm缩减到了1nm,让摩尔定律的发展前景看到了新的希望。最近,这方面的研究又有重大突破。LU7esmc

根据EE Times报道称,美国能源部(DOE)下属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日前宣布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他们成功制造了尺寸只有1nm的印刷设备,使用还是电子束印刷工艺而非传统的光刻印刷技术。
20170503-NM-1
(Source: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LU7esmc

这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创造性地使用了电子显微镜造出了比普通EBL(电子束印刷)工艺所能做出的更小的尺寸,电子敏感性材料在聚焦电子束的作用下尺寸大大缩小,达到了可以操纵单个原子的地步。他们造出的这个工具可以极大地改变材料的性能,从导电变成光传输以及在这两种状态下交互。
20170503-NM-2
(Source: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LU7esmc

他们的这项成就是在能源部下属的功能纳米材料中心完成的,1nm印刷使用的是STEM(扫描投射电子显微镜),被隔开11nm,这样一来每平方毫米就能实现1万亿个特征点(features)的密度。通过偏差修正STEM在5nm半栅极在氢氧硅酸盐类抗蚀剂下实现了2nm分辨率。
20170503-NM-3(Source: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LU7esmc

这些技术听上去激动人心,不过实验室研发的技术并不代表能很快商业化,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1nm工艺跟目前的光刻工艺有很多不同,比如使用的是电子束而非激光光刻,所用的材料也不是硅基半导体而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下一步他们打算在硅基材料上进行尝试。LU7esmc

这项研究发布在《纳米快报》上,项目资金由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提供。LU7esmc

2017-ESM-1LU7esmc

Edit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宽禁带半导体的“左右互搏”

    “受俄乌冲突与疫情反复影响,消费电子等终端市场需求有所下滑,但应用于功率元件的第三代半导体在各领域的渗透率仍然呈现持续攀升之势,绿色能源、800V汽车电驱系统、高压快充桩、消费电子适配器、数据中心及通讯基站电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升了SiC/GaN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

  • 3D打印为什么能代表未来?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潜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它可能会颠覆我们所知的制造业。最明显的变化将是本地化生产,这可能会接替或取代传统的分布式制造。另一个重大变化是个性化定制的能力。

  • 第三代半导体加速爆发,SiC、GaN产业化进度如何?

    2009-2019年期间,全球共关闭了100座晶圆代工厂。恰逢最新一轮全球规模芯片缺货潮,半导体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坚持IDM模式的厂商开始改变观念,2021年英特尔决定把部分芯片外包给台积电,这个变化被业内视为委外代工已成趋势,但在SiC和GaN领域,似乎有着不一样的市场表现……

  • 宽禁带功率半导体的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

    随着各国相继明确“碳中和”目标,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5G通信等领域将迎来前所有未的黄金发展期。作为宽禁带半导体中率先落地的材料,SiC(碳化硅)、GaN(氮化镓)的市场现状如何?本文从SiC、GaN产业链出发,梳理并分析了相关企业的融资进度、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 SiC与GaN助力宽禁带半导体时代到来!

    近年来,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硅相比,这两种化合物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和电压,可以制造出更复杂的电子产品。现在,SiC和GaN功率器件已成为趋势,问题在于它们到底有多少的市场机会。

  • 对标三星S7?国产手机欲拼8级防水,顺带为代工厂省点钱

    三星今年推出的新旗舰Galaxy S7可谓是叫好又叫座,其防水功能更是赚足了眼球。无独有偶,即将发布的iPhone 7亦传出会增强防水性能的消息。前有三星后有苹果,以后手机都要防水了吗?国产手机会不会跟进?在日前举行的深圳国际电子展上,有不少针对电子设备的防水新技术,而一些防水厂商表示,他们已经跟一些国内电子厂商达成了合作,其中不乏几家手机大厂。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