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GNSS卫星定位无法在室内发挥作用,室内定位技术以UWB(超宽带)、Wi-Fi、蓝牙、RFID、红外、超声波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为主。同时,与室外定位“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同,室内定位呈“百花齐放”的场景。
室内定位技术,主要用于车辆定位、商超货品定位、综合性医院设备跟踪、智能巡检、电子围栏、消防救援、监狱人员位置监控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41eesmc
41eesmc
《国际电子商情》预计到2020年,在大数据、万物智能化及政策支持等综合因素推动下,全球室内定位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因室内定位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企业的先发优势将助其在市场爆发时获得回报。41eesmc
首先,从政策上来看,国家各部门已经陆续发布室内定位发展规划,如国内司法部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规划》、江苏省发布《开展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智能化二道门”建设的通知》等。41eesmc
其次,从市场前景来看,据某调研机构预测,全球室内定位市场将由2017年71.1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09.9亿美元。41eesmc
41eesmc
再次,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内室内定位技术厂商较少,UWB、蓝牙、Wi-Fi、ZigBee等方案的供应相对缺乏,龙头厂商和强势品牌也均未出现。41eesmc
最后,从生态上来看,目前,因室内定位技术还处于市场渗透阶段,上下游产业链才初步成型,需要技术服务等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41eesmc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室内定位技术很多,比较主流的除了市场占比最高的UWB(35%)之外,还有蓝牙/Zigbee、Wi-Fi、LoRa等通信技术,5G技术在2019年开始崭露头角,未来有望通过融合其它定位技术而加入室内定位的阵营。41eesmc
41eesmc
室内定位并不限于人/物的导航,还可对人或物进行定位管理,而“定位精度”是衡量其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可分成三类:41eesmc
一是精准定位(亚米级),如UWB定位精度在10-50cm;41eesmc
二是米级定位,如蓝牙iBeacon定位精度约1-3米;41eesmc
三是区域级定位,也称房间级定位,如RFID、Wi-Fi(3至10米)、ZigBee(3至5米)等。下面针对各大技术一一分析。41eesmc
1.超宽带(UWB)技术41eesmc
超宽带(UWB)定位技术利用事先布置好的已知位置的锚节点和桥节点,与新加入的盲节点进行通讯,并利用三角定位或“指纹”定位方式来确定位置。41eesmc
从应用来看,UWB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应用最为成熟的室内定位技术,这主要得益于其“数据带宽、定位精度、安全性、抗干扰、功耗”等优势特点。但UWB劣势也很明显,难以实现大范围室内覆盖,建设成本高于RFID、蓝牙等技术。UWB的代表公司有英国Ubisense、美国Time domain、中海达子公司联睿电子、清华系公司清研讯科等。41eesmc
41eesmc
2、Wi-Fi技术41eesmc
目前,Wi-Fi是相对成熟且应用较多的技术,2012年,谷歌将Wi-Fi引入地图和室内定位,一年内覆盖了北美和欧洲超过一万家大型场馆,而我国百度、高德、四维、智慧图等也在研究Wi-Fi室内定位技术。41eesmc
41eesmc
Wi-Fi的优势在于“普及性高、定位成本低、可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但因其精度只能达到2米左右,仅适用于人/车定位导航。代表公司有WIFISLAM、Sensewhere、图聚智能。41eesmc
3、蓝牙技术/ZigBee41eesmc
蓝牙根据测量终端设备信号强度及借助指纹定位算法进行定位。iBbeacon是苹果公司制定的专用于蓝牙定位的一种协议,定位精度在2-3米,部分技术商可实现米级以下定位。41eesmc
41eesmc
蓝牙定位具备“安全性高、成本低、功耗低、设备体积小、易大范围普及”等优点,其定位精度较Wi-Fi稍微高出一些。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beacon需要大量更换电池的任务繁重。代表公司有Estimote、寻息电子。[!--empirenews.page--]41eesmc
ZigBee跟蓝牙类似,不在此赘述。LoRa最大的优势在于覆盖范围广(可达3000米),但其室内定位精度跟Wi-Fi、蓝牙相差无几。除此还有RFID、红外、超声波等室内定位技术。41eesmc
4、RFID:41eesmc
其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和定位的目的。RFID可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传输范围大,且标识体积较小,造价低。但其不足在于,不具有通信能力,必须与其它辅助技术结合使用,目前主要应用于紧急救援、资产管理、人员追踪等领域。41eesmc
5、红外:41eesmc
红外定位是通过室内光学传感器接收到的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特定红外线后进行定位。红外定位精度为5-10米。该定位技术功耗较大且常常会受到室内墙体或物体的阻隔的影响,且传输距离较短,定位系统复杂度高,整体有效性和实用性较其它技术仍有差距。41eesmc
6、超声波:41eesmc
超声波定位目前大多数采用反射式测距法。根据发射超声波到参考节点响应回波的时间差计算与参考节点之间的距离,通过三角定位方法计算出待测目标的位置。41eesmc
超声波定位整体定位精度较高,可达厘米级,且结构简单,缺陷在于传输过程中衰减明显从而影响其定位的有效范围,且超声波频率受多普勒效应和温度影响,同时需要大量基础硬件设施,成本较高。代表公司是Shopkick。41eesmc
综合而言,在室内定位的众多方案中,难以确定哪种技术才是室内定位的最佳方案。同时,室内定位具备几大方面的发展瓶颈:41eesmc
·室内环境复杂41eesmc
室内环境布局复杂多变,障碍物很多,包括家具、房间和行人等。同时室内环境干扰源多,灯光、温度、声音等干扰源都会对定位造成一定影响。41eesmc
·缺乏统一的规范41eesmc
室内定位技术众多,各种技术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彼此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相竞争。市场相对混乱,极大地影响了室内定位行业的发展。41eesmc
·精度与成本难以兼顾41eesmc
目前,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均需要昂贵的额外辅助设备或前期大量的人工处理,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技术的推广普及。低成本的定位技术则在定位精度上需要提高。在提供高精度定位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也是室内定位的一个方向。41eesmc
5G因“高带宽、低延时、广覆盖、高容量”等优势注定被用于高端应用场景,5G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可达10Gb/s(相当于下载速度1.25GB/s)。室内定位需要5G这位“高富帅”吗?答案是肯定的!41eesmc
5G通过获取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时间以及手机相对基站的方位进行定位,即5G可支持TOF定位和AOA定位,以此实现单基站的三维立体定位。41eesmc
从精度方面来说,5G的“大带宽特性”有效弥补了UWB与蓝牙等现有窄带定位技术之间的1-3米定位精度的空白。41eesmc
41eesmc
相比之下,5G室内定位技术的优势表现为四个方面:(1)丰富的定位技术支撑;(2)更多的传感器接入;(3)高速、低延时的数据传输;(4)提供云端部署能力,节省部署成本。41eesmc
事实上,蜂窝技术定位有迹可循,1G至4G时代均有定位的应用,但因定位精度低而未被广泛普及。如4G时代的定位,因基站的覆盖密度较低误差高达100米到上千米。可见,基站数量越多,密度越高,定位精度也就越高。41eesmc
相比4G,5G基站的覆盖更加密集,路灯、街道、写字楼里都可能布满5G天线,故5G将实现密集组网,用户信号可被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到,这将有利于多基站协作实现高精度定位。41eesmc
目前,5G室内定位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团队、联通网研院与天津滨海联通合作,完成了基于5G通导融合的室内混合智能定位测试。本项目技术基于5G通信网络无线虚拟网格差分定位、共频带融合测量方法(TC-OFDM)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能通信就能精确定位”,将现有基站测距精度从数十米缩短到5厘米,利用通信网络和手机终端定位精度可达亚米级。41eesmc
业界人士表示,与窄带通信技术室内定位“单打独斗”不同,“融合定位”将是5G高精度定位的主要趋势,5G技术将与室外卫星导航及室内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UWB等在不同场景下进行高度融合使用,以实现定位精度的最大化。因此,未来5G定位系统将是一个包含广域覆盖网、超密集组网(UDN)、专有无线系统、WLAN系统等多种定位网络形态的异构定位系统。41eesmc
具体而言,当用户从一个场景移动到另一个场景时,能够及时发现场景变化并快速适应新场景。比如室内环境采取Wi-Fi融合带内信号、PDR的方式;在超宽带(UWB)的优先环境条件下采用UWB方式等;在室外环境下可以结合多种卫星定位系统提升定位精度。可见,5G时代的到来,将给室内定位技术带来新的变革。41e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 8%,达到 78 亿美元,占全球云支出总额的 12%。年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放缓,目前首次跌破10%。
由于宏观经济增长趋弱和消费需求疲软,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面临增长压力,最新预测已从之前预测的2023年同比增长6%,下调至2%。预计到 2023 年上半年,行业表现将持续不佳,直到2023年第三季度才开始复苏。
据市调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8%,达到 78 亿美元,占全球云支出的 12%。
一个有趣的数据,人的一生有90%的时间是在建筑和室内度过的。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潜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它可能会颠覆我们所知的制造业。最明显的变化将是本地化生产,这可能会接替或取代传统的分布式制造。另一个重大变化是个性化定制的能力。
国际电子商情8日讯 市调机构最新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个人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出货量下降了13%,而平板电脑则同比下降 3%...
全屏指纹解锁是能满足人类对未来的想象重要技术之一。未来,全面屏幕指纹解锁的手机一定会科技感十足,而像科幻大片中使用掌纹解锁飞船的应用场景也值得期待...
国际电子商情6日讯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法治保障,专利是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代表一个经济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竞争要素。12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报告(2021)》。前三依次是华为、腾讯和OPPO...
据市调机构最新研究显示,尽管服务器因物料供应改善,使整机出货有所提升,但整体Enterprise SSD市场仍不敌NAND Flash跌价冲击,第三季营收下跌至52.2亿美元,环比下降28.7%...
国际电子商情1日讯 市调机构在最新报告指出,消费者需求的持续低迷,已经让东南亚智能手机在2022年Q3出货量同比下降4%,创下该地区自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表明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7.8%和46.7%。
自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半导体市场收入连续增长。在此期间,整个行业实现了连续8个季度的创纪录增长。然而,市场在过去的两个季度出现萎缩,第三季度半导体行业收入为1470亿美元,比上一季度的1580亿美元下降7%。
我国一些沿海省份也推出了类似的政策计划,力图利用ICT技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同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
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可穿戴腕带市场仍持续疲软,整体出货1210万台,同比下滑7.0%。
微软、苹果、惠普、联想、IBM、佳能等26家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企业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
大众旗下品牌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微软已经收购了Lumenisity Limited。爱立信与苹果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
LED大厂富采2022年以来受到景气衰退及消费型电子产品需求减弱影响,业绩不如预期,初估第四季营收可能低于上季
近日,多个半导体产业项目迎来新进展,涉及项目包括浙江丽水中欣晶圆12英寸硅片外延项目、西安第三代化合物半导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存储器市场规模约为1538亿美元。目前,存储市场长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发展布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一
上汽、比亚迪、北汽、长城、长安、蔚来等中国18家汽车企业2022年三季度财报汇总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高通、阿斯麦、中芯国际等34家半导体企业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汇总。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CPI通胀延续回落,PPI通胀低位企稳——2022年11月物价数据点评。
【招商银行|2023年展望④】资本市场:迎接转折之年
领先于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安森美,12月9日宣布获ASPENCORE多个奖项,包括VE-Trac™ Direct SiC 获2022之
2022年12月9日,航顺芯片在深圳罗湖区的新总部,举办了HK32MCU 2022新品发布会暨航顺芯片大厦乔迁仪式。这家20
2022年12月7日,以通过与海洋栖息地和平共处,应对海岸侵蚀问题为使命的CCell公司,昨晚在伦敦力压群雄,从13个竞争
Qorvo与联发科协作设计支持 5G、Wi-Fi 6、Wi-Fi 6E 和 Wi-Fi 7……
对于愈加重视健康的现代人而言,抬腕看表,已远不止于看时间:运动时,实时监测心率和燃脂水平;起床后,查看整夜血氧监
2022年7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 ,“焊工”赫然
2022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寒冬论”席卷而来,断裂性变化在各个领域全面爆发,产业链发展引擎更换顺势
据行业研究机构IDC预测,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3000亿美元,占比全球约26.1%。安防行业作为物联网的
2022年11月11日,在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enzhen)的全球分销与供应链领袖峰会上,泰滔电子驻华
2022年11月15日,由芯师爷主办、慕尼黑华南电子展协办、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的“第四届硬核中国芯领袖峰
安森美与梅赛德斯-奔驰战略合作的一部分,是为这家汽车制造商提供高能效碳化硅(SiC)功率模块,以增加其VISION EQX
全球领先的综合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中国(以下简称“村田”)在第十八届国际物联网展(IOTE)展出了针对工业级和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