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处理器这几年的竞争特别有意思,尤其是越来越“努力”却没有占到半点“便宜”Intel。Intel在PC处理器的地位一直被挑战,从几年前与AMD博弈其不再继续“挤牙膏”路线,转向疯狂升级,这边的“战争”还未停止,苹果去年发布的M1芯片又为这场战役开辟了新战场……
PC处理器——尤其笔记本处理器这几年的竞争特别有意思。从2017年AMD的初代Zen架构发布之日起,PC处理器性能持续飞跃至今。同年Intel将移动版八代酷睿处理器的核心数目翻倍。移动版十代酷睿的微架构、制造工艺双双升级,IPC实现18%的大跨越。十一代酷睿的核显性能再上新台阶。今年下半年的十二代酷睿眼见着就要上大小核“混合”架构了。从没见Intel这么努力过。但即便如此,Intel暂时也没能在竞争中占到什么便宜。zSFesmc
新冠病毒全球范围肆虐,成为PC行业竞争的催化剂。苹果去年发布M1芯片,更为这场战役开辟了新战场。M1版MacBook笔记本问世以后,风评受害的大概就是Intel了。我们此前也从微架构、底层性能跑分的角度,仔细探讨过Intel如今的CPU,相比苹果M1如何。zSFesmc
昨天Intel召开了一场线上分享会,特别针对苹果M1芯片做了回应和反击。虽说这个时间点的回应感觉有些晚。而且在大约1个月前,我们已经从国外媒体看到了其中的部分PPT。不过这次Intel中国团队又新加了一些内容,我们一并来仔细看一看。趁此机会,也花些篇幅来谈谈代号为Tiger Lake的Intel十一代酷睿移动平台,作为本文的选读内容。zSFesmc
苹果芯片做得好,不如苹果广告好(误...去年M1芯片及新版MacBook产品问世时,苹果在发布会上有一些比较嚣张的宣传数据。比如说CPU速度“最高提升至3.5倍”,“性能功耗比提升至3倍”,GPU“图形处理速度最高提升至5倍”,还有各种没有刻度的图表。这些数字在摩尔定律放缓的今天,显得十分惊悚。zSFesmc
zSFesmc
不过如果细看对比详情,就不难发现这些数字存在夸张成分。首先是对比对象,苹果对比的是上一代MacBook产品。比如3.5倍提升,比较的是M1芯片与Intel的八代酷睿处理器,而且对比方法是用Final Cut Pro,将一段4K ProRes RAW视频转码为ProRes 422,速度提升至3.5倍。这其实算是有失偏颇的一个测试。zSFesmc
还有一些对比项是比较令人哭笑不得的,比如说苹果宣称M1的GPU图形算力相比Intel处理器高出5倍,其中一个测试项目是用Final Cut Pro进行3D字幕渲染,速度快“5.9倍”,实在是有够偏门。zSFesmc
zSFesmc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否认,M1的确是一颗优秀的芯片。而且苹果的各种测试方法,体现了从实际体验角度做考察的基本思路,虽然某些测试项不能反映“日常使用”情况,且对比对象略有误导市场的嫌疑。而Intel的反击也是理所应当的。zSFesmc
与苹果达成一致的是,Intel昨天对此的回应似乎也认为,单纯的跑分没有太大意义。真正应当看的是终端设备的实际使用体验。这两者的重要差别在于,实际使用体验更看重的是“整个系统”,而不只是CPU核心本身。这个系统可能包括了CPU、图形计算、存储、散热、系统设计、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等等。zSFesmc
OEM厂商对于芯片的具体系统实施,对面向用户的最终设备使用体验,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Geekbench 5测试中,Intel十一代酷睿(Core i7-1185G7)的单核性能比苹果M1落后了大约15%;但在Cinebench R23测试里,前者单核性能却是稍强于后者的——虽然十一代酷睿CPU频率比M1高出不少。这种更偏底层的跑分,就使用层面并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zSFesmc
所以最终落实到整个系统的实际使用体验上,对用户而言还是更靠谱的。不谈频率、微架构、工艺等问题,而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实际效果。那么我们就来看看,Intel的反击是否靠谱。zSFesmc
zSFesmc
Intel把测试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生产力、内容创作、游戏。这三者的确能够反映PC实际使用场景。不过Intel并没有提参与性能测试的十一代酷睿处理器PC具体是哪一款,猜测可能是Intel自己的参考设计(算是笔记本版的NUC)。Linus Tech Tips前不久测试过一款基于Intel参考设计的本子,其性能发挥会优于不少OEM厂商的设计。zSFesmc
性能测试部分,对比的是苹果M1(M1版MacBook Pro,16GB RAM)和十一代酷睿i7-1185G7(16GB RAM,LPDDR4x-4266)。参测双方的操作系统各自为macOS和Windows 。考虑到操作系统及软件、中间层,这其中的变量其实还是相当多的。Intel也在分享会上表示“我们找不到真正可以apple to apple的对比设备,只能尽可能做到相近。”zSFesmc
(1)首先来看“生产力性能”:zSFesmc
zSFesmc
这里包含两组数据,是双方在Chrome浏览器下的WebXPRT 3,以及微软Office 365。这两者在M1版的macOS中,已经有了原生支持的软件。(微软和谷歌不愧为苹果的最佳开发者…)zSFesmc
WebXPRT 3这个测试的实际意义在于我们日常在PC之上,越来越多的时间是对着浏览器的。所以这项测试具有代表意义。WebXPRT 3综合得分,十一代酷睿整体比M1高出30%+。Intel在这里列了一些子项,比如照片后期加强、加密笔记与文字识别、线上家庭作业等。其中照片加强,十一代酷睿有近3倍的领先。zSFesmc
再次强调,Intel公布的这些数据反映的是系统性能,而非单纯的CPU性能。这组数据表明Intel笔记本用来跑web任务,表现仍然相当好。zSFesmc
上图的右边部分,是办公软件Office,对比项目包括PPT转PDF、Excel表格计算等。这几个项目也没什么好说的,即便这几项可能是Intel仔细挑选过后的呈现,也还是具有代表意义的。zSFesmc
zSFesmc
(2)第二组测试是“内容创作”,如上图。这组对比分成5部分:Handbrake、Topaz Labs、Premiere、Photoshop、Lightroom。做过设计、视频等工作的小伙伴应该对其中的至少2项会比较熟悉。不过这组测试有几个槽点。zSFesmc
Handbrake测试部分,以硬件加速的方式将4K AVC(H.264)格式转为HEVC(H.265),十一代酷睿速度领先12%。这一项其实是十一代酷睿Xe媒体编解码的加强项。但从既有的更多Handbrake测试来看,十一代酷睿占不到太多便宜,这一点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提过;M1的多媒体编解码是其绝对强项,而且Handbrake正在对M1做进一步优化。zSFesmc
反映AI inference能力的Topaz Labs测试,从Intel公布的这组数据来看,十一代酷睿的领先达到了6倍。这两个测试项分别是照片AI降噪,以及将照片尺寸AI放大。这组数据本身没问题,十代酷睿其实就已经注重于AI机器学习性能的加强。zSFesmc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Topaz Labs算是x86开发生态中,目前为数不多充分利用Intel的AI硬件加速优势的应用。这种对比也并不应当过多置喙,因为市面上现有M1与十一代酷睿的对比,很多测试项都是特别针对M1的专用单元做了优化的。这一点考验的还是生态构建能力。zSFesmc
而上图中间三项Premiere Pro测试其实略有些诡异。我们知道Premiere是知名的视频编辑软件。macOS平台M1原生版本Premiere事实上现在还是beta版本(Adobe的超慢速特色)。另外,其中测试项,4K H.264采用的是硬件加速输出,但4K H.265测试项用的却是软件(SW)输出。zSFesmc
zSFesmc
事实上,M1的重要优势是表现在H.265性能上的。不过十一代酷睿的Xe媒体引擎加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于HEVC内容编码支持上。很多vlogger诟病Intel版本的Mac做视频后期不给力,实则在十一代酷睿上应该有质的提升。所以这一项对比大概还有探讨的余地。zSFesmc
上图中的Photoshop对比项其实也不算科学,这张PPT下面的小字标注了,目前M1原生的beta版Photoshop并不支持Content Aware Fill。Lightroom Classic则并非M1原生版本,所以这里的Lightroom是跑在Rosetta转译器下的,对比意义也不大。Adobe全家桶测试体现的主要还是生态构建差异。毕竟Intel的生态存在了这么多年,M1生态的成熟则尚需时日。zSFesmc
zSFesmc
(3)“游戏”性能部分的对比,没什么特别值得一说的。游戏一直都不是Mac的强项,M1也无法在短期内扭转这一状况。Intel列出的包括《古墓丽影》《全面战争:三国》《杀手》等游戏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了。这几款游戏在双方的平台上互有胜负,这一点和操作系统、图形API、驱动也有相当大的关系,而远不只与芯片相关。有关Xe核显详情,参见本文的选读部分。zSFesmc
更多游戏在Mac平台上其实是跑不了的。Intel在这一点上,仍是欺负macOS生态本身的不健全,以及引入M1后失去Windows支持(不再支持Bootcamp)。不过M1版macOS当前的生态建设速度也算是肉眼可见的迅速了。zSFesmc
zSFesmc
(4)最后,笔记本续航是x86阵营目前的一个短板。Arm阵营流行的大小核设计对于设备闲时与低负载状态下的省电,是多有裨益的。这也是我们期待十二代酷睿快点儿到来的原因。zSFesmc
不过Intel还是多加了“真实续航测试”,并且吐槽了苹果官方的测试方法。比如说苹果宣称MacBook Air续航的15-18个小时,是基于屏幕亮度125nit(在MacBook Air上,按亮度+按键8下,达到的亮度),这个亮度日常大概是没人在用的。zSFesmc
所以Intel采用统一250nit亮度,对比了MacBook Air和Acer Swift 5(酷睿i7-1165G7)。两台设备同时用浏览器播放Netflix视频,外加开了多个网页。测试结果是,两台设备的续航成绩差不多。zSFesmc
这个测试的场景还是具有代表性的。但这个测试的问题在于变量过多,比如说Acer Swfit 5这台笔记本的屏幕分辨率(1080p)比MacBook Air低,屏幕本身成为影响续航一个较大变量;另外这里的对比对象没有选择MacBook Pro,而是电池容量更小的Air;因此处理器在其中的功耗构成,可能被各种变量稀释。另外,M1的优势还在于闲时功耗,这个测试是体现不出来的(虽然苹果本身的测试的确也很不科学)。zSFesmc
zSFesmc
上面这些可能是技术爱好者们最关心的。无论上述测试项是否有失偏颇,其中的一些项目至少能够表明十一代酷睿在日常使用上相比M1,并不会有类似Geekbench这类跑分表现出的差距。或者说Windows PC也并不像苹果形容得那么不堪。(以及无论如何也没有苹果公布的数据那么失偏颇)zSFesmc
而在性能之外,还有一些值得说道的部分,包括I/O、外设扩展、软件生态、配置多样性等等。这些本质上都属于Intel长久以来的积累。比如说I/O:雷电口就是Intel主导开发的。十一代酷睿在Xe显示引擎部分的重要加强在于,可扩展4条4K显示管线,基于雷电4的十一代酷睿笔记本普遍支持外接多个显示屏——这对于生产力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而M1版MacBook正常使用确实只能外接1个显示器,这让MacBook Pro显得很不Pro。zSFesmc
zSFesmc
至于生产力、游戏等使用场景下可能涉及的外设(如手柄、画板、外置GPU等),目前都是M1版MacBook的软肋(或者说,可能是macOS长久以来固有的软肋?)。zSFesmc
在严肃的生产力环境中,如工业级别的音乐创作、视频制作等,可能涉及到某个插件不兼容,即导致整个生态不可用的情况。这些都是M1诞生之初面临的一些尴尬,且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zSFesmc
zSFesmc
Intel还发现了M1版MacBook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遭遇的问题。比如说Adobe Acrobat软件在最大化过程里存在延迟卡顿的情况;西数的app无法识别西数硬盘;Final Cut Pro中播放4轨H.264 4K 30fps视频就会出现明显的卡顿和掉帧;玩《全面战争:三国》会出现帧率的严重抖动,而且有不少渲染错误。zSFesmc
不过这些其实都是生态构建早期的小问题。最终总结一句话,还是生态构建是否到位的问题。(似大有拉上了微软的意思,Windows 10 on Arm貌似更惨…)zSFesmc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Intel前一阵在大力推广其Evo认证(很多市售的十一代酷睿笔记本上都能见到Evo贴纸)。这个认证是面向笔记本的,即需要通过Intel的测试,才能标记EVO认证,确保更为一致的用户体验。这和当年的迅驰技术颇有些相似。zSFesmc
zSFesmc
Evo平台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十一代酷睿处理器(包括Xe核显)、WiFi 6支持、雷电4接口、唤醒时间小于1秒、长续航、快充等。另一方面,还需要笔记本通过25项真实环境测试,如上图所示,主要应该还是集中于生产力和娱乐的。zSFesmc
Intel宣称,将M1版MacBook放到Evo的这些测试下,有8个项目都不合格。比如说在Outlook之下,切换到日程表应用,“与Evo性能要求相比,苹果M1慢了50%”;再比如从Zoom中开启视频会议,M1比Evo标准慢了31%。这些项目可能会有争议,而且仍与生态完善程度有莫大关联,不说M1,毕竟连Big Sur的完成度都算不上高。zSFesmc
不过Evo平台本身的存在,以及这些争论背后,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笔记本、PC正在走向进一步的完善。市场上的这些争论是健康竞争的表现,PC用户这两年获得的体验提升亦可谓前所未有。zSFesmc
十一代酷睿是Intel这些年来相当优秀的一款产品,即便周边的竞争对手也正亮出全方位的技术实力令其倍感压力。就像此前探讨LakeField那篇文章所说的,今年下半年的十二代酷睿Alder Lake,让人无比期待。zSF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俄乌冲突引发了一系列影响汽车行业的问题: 进一步加速电动汽车的发展,半导体供应有轻微风险,镍替代金属和电池
受需求、产能迁移、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预计DDR3供给将会下滑,同时引起涨价行为。
2022年1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3,087万部,同比增长0.4%,环比增长38.6%。前三分别是OPPO/vivo/荣耀。
当下,集成电路已经成为各国竞赛的首要环节。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们的提案均涉及了芯片相关议题
自“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以来,海外芯片巨头不断加大其布局,其中就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起
国际电子商情讯 据Fabricated Knowledge报道,半导体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巨变。一些理所应当的规则正在瓦解,打破
近日,紫光展锐、福特汽车、东芝公司宣布人事调动...
近期俄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场被视为世界级大规模的行业盛会——2022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举办...
截至2022年2月22日,LED芯片企业中,仅聚灿光电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根据该报告,聚灿光电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0
有“通信行业奥斯卡”之称的GSMA全球移动通信大奖于3月2日揭晓了2022年的评选结果,其中最佳移动网络基础设施
国际电子商情讯,官方消息显示,Kioxia(铠侠)与WDC(西部数据)位于四日市(Yokkaichi)和北上市(Kitakami)的合资闪存制造设
此奖项凸显公司成功实践企业社会责任(CSR)
2022年3月1日,移动应用、基础设施与航空航天、国防应用中 RF 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Qorvo®今天宣布其广受
2022年2月18日,上海讯——2022年冬奥会已经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从场馆设施、防疫手段、智能餐饮,到低碳交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国内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且5G网
检测、验证、测试和认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SGS选择无线连接测试专家Microwave Vision Group(MVG),为其亚太地区
艾睿电子公司第22次入选《财富》“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名单。
参考设计重点展示了最近收购的 UNITEDSIC 产品与 QORVO 的可编程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首次集成
每一次神舟载人飞船和SpaceX卫星的发射升空,都能吸引众多人关注。对于这些神秘的航天飞信器,你知道它们的信息
为新型设计和现有产品再设计提供快速原型开发
2022年1月14日,北京—— 氮化镓 (GaN) 功率芯片的行业领导者 Navitas Semiconductor宣布开设新的电动汽
提高三频段 Wi-Fi 6E 功能,并为 CPE 企业级网关和接入点提供领先的吞吐量
全新的高分辨率77 GHz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可探测物体的距离提升40%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