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子商情》2021年第四季度(10~12月)电子元器件采购调查结果出炉!(本报告仅代表参与过采购调查的样本情况)
先看Q4全球制造业的整体表现。据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Q4全球制造业整体显示出回升态势,但绝对值仍在较低水平。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Q4 PMI指数平均值为55.82%,环比Q3的55.74%略有提升。从具体国家和地区来看,10~12月PMI指数持续正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多,负增长和波动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减少。1iOesmc
尽管整体略有回升,但全球制造业Q4仍然面临着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尤其是需求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扩大。1iOesmc
疫情爆发以来,需求不足成为常态。虽然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后经济得以复苏,但仍然难以恢复到疫前水平,部分行业需求恢复受到较大限制。况且,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供应链持续紧张、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中国能耗双控等影响,也将拖累居民消费增长,未来一段时间需求复苏将面临更大挑战。(注:受访者90%来自中国本土企业,10%来自台湾地区企业)1iOesmc
在全球制造业整体回升但又需求不足的矛盾现况下,Q4电子元器件采购行为趋于谨慎。图1显示,有35%的受访企业Q4的采购总额呈负增长,这一数值是2021年四个季度里的最高值。但具体来看降幅并没有那么悲观,负增长里“-10%至0”区间的占比高于“-50%至-10%”,说明企业减少采购总额的幅度在正常范畴内,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消极采购现象。1iOesmc
而Q4有65%的企业实现采购总额正增长,其中增长最多的区间是“10%至50%”(29%),其次是“0至10%”(25%),说明少量增加的企业占多数,增量范围也不大。综上分析得出Q4采购行为整体趋于谨慎。1iOesmc
值得注意的是,同比2020年Q4,彼时采购总额增速10%~50%的企业占比几乎一骑绝尘,占56%,原因是自2020年Q2疫情得到初步缓解,全球终端市场需求快速恢复,企业采购金额呈明显上升态势。那么2021年Q4同一选项的占比仅有29%,《国际电子商情》认为与Q4下游需求放缓和缺货涨价影响密切相关。1iOesmc
1iOesmc
对此猜想,我们继续调查Q4的采购挑战(图2)。前六个挑战依序是:1iOesmc
这六个挑战与Q3相似,只是前三个选项的占比有明显回落,后三个选项的占比均增长了2到3个百分点。此外,来自订单回流加剧/经营压力凸显(5%)、产品质量出现问题(3%)的两个挑战也有增加。1iOesmc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Q4缺料市况下有针对性的骗局更多,《国际电子商情》在此项调查中增加新选项——“针对短缺物料的诈骗陷阱”。具体来看,Q4有4%的企业表示有过类似遭遇。2021年12月初,《国际电子商情》报道了“针对短缺物料的的新骗局”,为同仁敲响警钟,引起业内广泛热议。(点击回顾)1iOesmc
1iOesmc
至于Q3新增的选项“加价采购元器件”,该现象在Q4仍有发生,Q3和Q4均有93%的企业表示“要通过加价取得”紧急且必要器件(图3)。庆幸的是,得益于企业自身的采购策略调整见效,该现象作为采购挑战在Q4的占比有所下降,从Q3的18%占比下降至Q4的16%。1iOesmc
1iOesmc
面对上述采购挑战,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Q4同样有六个应对措施(图4):1iOesmc
环比Q3,Q4应对措施的排序基本一致,占比增加的措施有:加强需求预判能力、更换有综合实力的分销商、选择生产资源好的供应商、拓展团队规模和提高经营效率,分别增长1至3个百分点。1iOesmc
Q4我们新增了“积极参与业内交流,加入信息共享平台”选项,最终有5%的企业勾选。这说明缺货和疫情等叠加影响下,采购端不仅会加强与供应商沟通,还会从第三方平台中沟通和互动,实时接收业内一手资讯。1iOesmc
1iOesmc
此外,《国际电子商情》还列出了2021全年四个季度的采购挑战和应对措施。1iOesmc
在全年的采购挑战(图5),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给供应链带来的损害在短时间内是不可逆的,尤其是缺货涨价和交期延缓,是2021年全年采购挑战TOP1。第二,“需求回暖不及预期”的采购挑战在Q4凸显,所以我们认为Q4因需求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扩大。这要求上下游亟需不断加强“需求预判能力”。第三,加价采购现象在Q3达到顶峰,Q4有所缓解但并未消除,预计2022上半年还会存在。第四,虽然“没有建立安全库存”这一采购挑战在四个季度以来的占比都不突出,但是排位一直都在前五前六,说明安全库存在市场波动下的作用和意义仍在。1iOesmc
1iOesmc
在全年的应对措施(图6),整体变化不大,如多供应商、本土化、建立安全库存和增强需求预判能力等。《国际电子商情》建议有相关服务能力的元器件分销商,可以在丰富产品线、技术支持、本土化、大数据分析运用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持续协助采购端度过市场波动期。1iOesmc
1iOesmc
如图7所示,Q4最为紧缺的品牌TOP6依次是:TI(17%)、ST(13%)、NXP(9%)、Infineon(9%)、onsemi(7%)和ADI(6%),与Q3排名相同。1iOesmc
环比Q3,Q4紧缺程度上升的品牌有TI、ADI、Xilinx、Maxim、NVIDIA、Murata,下降的品牌有ST、NXP、onsemi、TDK、Micron、Hisilicon,其余品牌的紧缺程度暂无变化。1iOesmc
1iOesmc
从全年来看,全线品牌都有紧缺行情。我们将全部品牌的四个季度问卷数值相加并排序,得出2021年最为紧缺的十大品牌(图8):TI、ST、NXP、Infineon、onsemi、ADI、Qualcomm、Renesas、Intel、Micron。其中,Q1和Q2里ST最缺,Q3开始TI反超ST,Q4里TI最为紧缺。1iOesmc
1iOesmc
图9是Q4最为紧缺的元器件品类,TOP6有:电源管理芯片(19%)、MCU(17%)、模拟芯片(13%)、CPU/GPU(10%)、MOSFET(9%)、存储器(7%)。1iOesmc
有趣的是,环比Q3,PMIC在Q4的紧缺程度最高,虽然仅比Q3增加一个百分点,但成功超越MCU;同时,CPU/GPU和IGBT的紧缺程度也在Q4上升。需要补充的是,FPGA、光耦的紧缺程度在Q4略有上扬。1iOesmc
而紧缺程度下滑的品类有:MCU紧缺程度从Q3开始下滑,Q4下滑三个百分点至17%;二三极管、晶振、CIS图像传感器、电感各下滑一个百分点。1iOesmc
1iOesmc
再从全年来看,MCU作为紧缺品类TOP1是毋庸置疑的,紧随其后的PMIC、模拟IC、MOSFET、CPU/GPU、存储器、二三极管也是全年的热门品类。1iOesmc
从这些品牌和品类的紧缺程度变化中,我们也能总结出应用市场的成长趋势,包括电动汽车、5G换机、物联网加速、大数据中心等细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1iOesmc
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终端厂商2021年营收情况如何?《国际电子商情》通过实际交货量、实际营收预测、超额下单这三个数据来推断。1iOesmc
首先从全年实际交货量来看(图10),Q1和Q2表示实际交货达到10%-30%区间的企业最多,分别为23%和26%;Q3和Q4则多数企业表示实际交货情况优于上半年,达到50%-70%区间的企业占多数,分别是28%和24%。1iOesmc
而实际交货量在90%-100%区间的企业占比经过Q3(6%)的短暂下滑后,在Q4达到全年最高峰(14%)。1iOesmc
1iOesmc
其次,交了货就能增收吗?据观察,在近期的尾牙活动中,我们听到许多企业家都感慨“2021年能交货就能盈利”。1iOesmc
从调查数据来看(图11),接近八成的企业营收实现正向增长(占比76%),其中44%的企业营收增长区间在10%至50%,占多数。此外,共9%的企业营收增长了100%以上,在行情波动下取得亮眼成绩。1iOesmc
1iOesmc
最后在“超额下单”上(图12),Q3已经有接近一半(44%)的企业不会超额下单、重复下单,Q4这一数值接近半数,达49%。换句话说,Q4已有半数的企业不会超额下单。《国际电子商情》预计,2022年“超额下单”的现象会进一步缓解。1iOesmc
1iOesmc
回顾2021年,“抗疫”依然是世界舞台的关键词。受此影响,整个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上游供应矛盾仍在,缺货和涨价问题暂未缓解;下游市场围绕5G应用、AIoT、新能源、大数据、元宇宙等概念持续释放新需求,必然带来新的设计挑战和采购挑战……当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时,韧性极强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越要主动作为、聚势共赢、发展生态链,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1iOesmc
展望2022年,过去两年来的挑战已经带给产业链足够多的时间和经验,来灵活应对这无情的市场波动,许多企业的战略措施已经取得成效,并积极研判未来增长机会。我们相信,整个电子元器件供应链正逐步走出“黎明前的至暗时刻”,2022年将会是迎接未来战略机遇的开局关键年。1iOesmc
那么采购端看好2022年哪些机遇呢?图13所示,汽车电子、物联网、通信系统及设备、新能源、工业电子这五个细分市场更受关注。其中,汽车电子包括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赛道,物联网包括万物互联、智能家居等,通信系统及设备包括5G基站、无线网络等,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等,工业电子包括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等。1iOesmc
1iO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业界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当某个元器件停产时,未经授权或灰色市场是该过时元器件的唯一采购来源。
这一比例创历史新高,高于 2022 年的 19%
日本电子与信息技术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市场需求减少背景下,电子元器件的出货额持续缩减,拖累日厂电子零件出货额连6个月下滑。
国际电子商情29日讯 日本和欧盟将开始共享政府的半导体支援政策信息,以有效分配资源,避免供应过剩。
监督供应链运营涉及方方面面,如果负责管理库存和货物的运输,就要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成品的交付和销售,每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
国际电子商情讯 苹果公布2022会计年度(2021Q4~2022Q3)供应链最新名单。对比2021年,2022年的苹果新供应链名单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对中国大陆厂商的筛选更加严格,数量也是逐年下降。
为提升加工贸易水平,中国有关部门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加工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当一批批数字化应用走进现实,无需刻意感受,数字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3月30日,在AspenCore举办的2023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重要论坛活动——2023中国IC领袖峰会上,中电港芯查查负责人冼广升先生发表精彩演讲。
电子元器件的造假手段正在不断演进……
当前,汽车工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电气化、数字化、云端连接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三大趋势,推动了汽车的创新功能爆发式增长。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的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升级的硬件产品。由此,汽车产业迈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近年来,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不单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能看到其快速发展和未来的成长空间。尽管整个全球经济存在明显波动,但汽车电子行业和工业行业的发展速度丝毫不受影响,甚至是逆势狂飙。
TPCA指出,虽然在2022年第四季度受到富士康郑州工厂停摆影响,造成台湾PCB销售出现一定下滑,但台商PCB制造营收仍连续六个季度单季突破2千亿新台币的规模。受惠于汇率下降及前三季业绩强力拉动下,2022年全年台商PCB制造营收仍达9,033亿新台币(约为302.86亿美元),较上年8,178亿新台币增长10.5%(美元计价成长率为3.3%)。
7月13日,兆驰股份发布2023上半年业绩预告。
7月13日消息,据sammobile报道,三星现已在韩国推出了98英寸8KNeoQLED电视,型号为QNC990,售价为4990万韩元(当前约2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受惠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的成长,在各云端运算供应商与IC设计公司发展人工智能芯片的情况下,台积电相关订
7月12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上表示,将针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7月13日,华为在其2023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公布了三项专利许可收费标准,分别为手机、Wi-Fi和物联网。
美国零售联合会(NRF,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发布按2022财年零售量排序的2023年度“美国零售百强”榜(20
一年的结束通常是回顾和反思的时候。
近日半导体行业动态频频,一批半导体项目先后签约、竣工、投产,涵盖了半导体设计、材料、制造、设备等多个领域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企业贷款边际修复——2023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
根据外媒报导,英特尔(Intel)已经证实,将停止对NUC(Next Unit of Compute,下一代计算单元)业务的直接投资,并转变策略
当地时间7月11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通过促进生产和创新确保欧盟芯片供应的计划,并制定了应对芯片短缺的紧急
2023年7月11日,矽典微发布新一代智能毫米波传感器SoC ICL1112、ICL1122两款芯片。提升了超低功耗检测和极远
传感解决方案释放AIoT和数字化全部潜力,实现“万物互联和AI无处不在”。
新能源转型浪潮下,整个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体系正在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
本次在中国举办3地巡回论坛,就是为了向国内RISC-V产业圈布道自身在RISC-V领域的能力图谱,并重磅宣布SiFive亲
报告显示,消费者期望了解车辆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和可持续性水平,并获得汽车制造过程中端到端的可见性。
集成电路(IC)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而IC设计是
2023年7月4日,业内知名的数字前端EDA供应商思尔芯(S2C),发布了最新一代原型验证解决方案——芯神瞳逻辑系统S8-4
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宣布将于7月11日-13日重磅亮相2023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届时,贸泽电子将携手国
WhisperExtractor依靠一项颠覆性技术,解决了希望实现语音用户互动或声音分类的电池供电设备的主要挑战之一,即
人类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通信保障必不可少,有这么一家公司,通过将无人机与小型
近日, 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大会在苏州举办,亿铸科技荣登 “2022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
Cirrus Logic 助专业音频产品制造商轻松集成和定制其产品,音频体验不受转换器影响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