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北京、上海和广州等6市之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深圳南山进行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由于目前还是免费体验,不会显示费用,点击“呼叫车辆”即可完成叫车,引得不少市民前来尝新试乘。
虽然说是无人驾驶,但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无人驾驶汽车需配备一名安全员。所以在行驶过程中,方向盘缓缓转动,而安全员双手一直放在腿上,并未触碰方向盘。据体验者反馈,车辆全程驾驶平稳,途中变道、转弯、靠边停车等非常顺利。YfOesmc
图片来源:官方(封面同)YfOesmc
据介绍,此次在深圳采用的自动驾驶车型是百度和一汽联手打造的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红旗EV,是内地首批前装量产的无人车(Robotaxi)。该车配备有1颗40线激光雷达、2颗毫米波雷达、9颗摄像头、1组超声波雷达,用于分辨道路上行驶相遇的车辆、障碍物、行人等。YfOesmc
事实上,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一直是中国本土科技企业追捧的“香饽饽”,小到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等创新企业,大到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以及许多传统车企,均在提速相关的研发、测试和落地,争抢相关机遇。如:去年华为已在深圳测试无人汽车驾驶技术;今年1月AutoX宣布其自动驾驶区域突破1000平方公里;2月百度联手一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深圳上路载客,激起了普通消费者的试乘欲望……YfOesmc
这些动向不禁让人重新审视这一老话题——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元年何时到来?会是2022年吗?YfOesmc
以下将从技术成熟度、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需求规模四个维度来分析。YfOesmc
从时间上来看,自动驾驶从设想到早期的探索,再到技术工具成熟之后的快速发展,足足用去百年的时间。YfOesmc
但是直到今天,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等级,尚未有官方的分级标准。目前通用的分级标准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的分级制度。SAE把自动驾驶汽车等级分成6级,NHTSA则分成5级,等级越高意味自动驾驶技术就越不需要人为干预。YfOesmc
来到2022年,市面上民用车最高在L3的级别(特斯拉、奥迪等),多数还在L2(蔚小理等),小部分智能驾驶的企业达到了L4级别。而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我们距离L5商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预计到2030年左右得以初步实现。其中,技术成熟度将是最大的一个瓶颈。YfOesmc
这是因为不同自动驾驶企业的技术路线,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外企的特斯拉采取的是单车智能驾驶模式,主要依靠车辆自身的视觉、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计算单元、线控系统进行环境感知、计算决策和控制执行。而中国企业如百度选择的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模式,通过车联网将“人—车—路—云”交通参与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助力自动驾驶车辆在环境感知、计算决策和控制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升级。正因为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路线,而整个产业又暂时没有官方的统一路径,所以还需要时间去推进技术的成熟和普及。YfOesmc
YfOesmc
来看中国市场。笔者认为,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技术层面上最有价值的突破之一,是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即自动驾驶从一辆车到一个车型的进化。YfOesmc
案例如百度,此前在其自动驾驶历程中,有过宝马3GT、奇瑞EQ、北汽EU260、比亚迪秦,以及林肯MKZ等国内外车企的合作,均是测试阶段的改装车。而现在,百度Apollo和一汽红旗联手打造的红旗EV无人车(也就是在深圳上路载客的车型)是前装深度定制量产车,拥有L4自动驾驶乘用车生产线,并制定出一整套设计、开发、测试和下线检验的标准。YfOesmc
要知道,西方跨国公司乘用车品牌发展比中国早,优势显著,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内玩家集中在代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跻身国际一流,更是缺少持续迭代的机会。如今在国产替代及“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下,中国汽车产业步入“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两大赛道,并逐步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产业链闭环,使得中国汽车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YfOesmc
IIC 2022 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 即将于4月20-21日在上海举办。大会将聚焦国际 “碳中和” 产业发展前沿科技,并将举行“2022 国际“碳中和”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欢迎 免费报名 参加,一手掌握“双碳”战略目标下的中国汽车电子机遇。YfOesmc
当然,自动驾驶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配合落地,尤其是在道路测试、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YfOesmc
政策层面,中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其看作是汽车产业升级的必备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已出台近百份相关政策文件,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含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其中,北京的政策配套最为齐全,涉及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政策法规、车辆技术规范、测试场地等多个方面。YfOesmc
测试牌照发放方面,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基地完备、政策配套齐全的城市通常发放较多的测试牌照,北京、上海、长沙是测试牌照发放数量前三的城市。企业方面,截至2021年初共有58家企业获得了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国内本土企业占九成以上;科技企业获得近八成的测试牌照。YfOesmc
YfOesmc
具体来看,百度在这个领域开始的最早,获得的测试牌照数量也遥遥领先,占总测试牌照发放数的45%左右;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样不甘落后,成功取得测试牌照。这些“家大业大”的成熟科技企业具有算法、软件等优势。YfOesmc
而传统车企方面,我们看到不少熟悉的身影,如国内车企品牌一汽、湖南中车、广汽等,同时也有外企如丰田、奥迪、宝马、标志雪铁龙(PSA)等,均有在中国本土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传统的车企则更看重量产效率和成本,并不过度追求L3甚至L4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YfOesmc
我们认为,这些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并非一分为二的竞争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合则共赢。科技公司需要车企的经验和标准实现量产,传统车企也依靠科技公司实现转型和突破。百度和一汽联手打造的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红旗EV,就是一个典型的正面案例。YfOesmc
不可否认,在真正的无人驾驶实现后,汽车将不再是从属于人的驾驶工具,而是成为自主导航的运输类机器人。这将会推翻现有的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当中涵盖了商业模式的演变,也涉及到很多政策和法规上的问题,并不是仅靠纯粹的技术和汽车产业的力量能完成的。所以从目前来,自动驾驶产业链必须以生态合作的方式,达到聚势共赢。YfOesmc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博士指出,未来汽车产业的生态圈将会从过去的“整车厂是主导”,发展到“掌握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的企业是主导”,而且可能是一个圈和另外一个圈形成生态的竞争,从而组成一个更大的新一代汽车生态体系。YfOesmc
目前来看,自动驾驶汽车功能的实现需要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车载计算平台开发商、出行服务商供应商等多方主体参与。上游包括感知、传输、决策和执行层,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游为整车厂,主要有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小车制造三大势力;下游主要为运营中心及第三方服务商。YfOesmc
而随着“国产替代”热潮及“双碳”战略目标的加持下,中国自动驾驶产业链的价值将转向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服务运营,就像“微笑曲线”一样,产业链两端的利润将大幅提升。因此,专注设计研发环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与用户更贴近的出行服务和运营服务商的未来发展前景引人想象。YfOesmc
YfOesmc
而近年来,中国玩家在上述两大领域捷报频频,具有优秀技术实力和量产经验的公司开始脱颖而出。例如在上游,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Minieye、Momenta、宏景战略、纵目科技、极目智能、追势科技、福瑞泰克、中天安驰等;芯片解决方案商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等。在下游,高精地图市场聚集了各大传统图商、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巨头,主要市场份额由BAT把持;高精定位主要参与者有中国移动、千寻位置、六分科技等;Robotaxi赛道有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滴滴等。YfOesmc
最后是需求。科技进步五花八门,解放双手的产品琳琅满目,但真正满足消费者刚性需求的产品才会受到市场欢迎。那么,自动驾驶是普通消费者的刚需吗?YfOesmc
相信没人能斩钉截铁地回答。所以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场景化推广,密集推广包括无人配送车、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等在内的各类自动驾驶车辆,才能点燃普通消费者的使用欲望,收集实际使用的反馈,并且不断解决使用痛点,完善整个自动驾驶的场景。这是任何一个创新应用步入大规模商用化的必由之路。YfOesmc
目前来看,有两个场景是刚需:(1)周围环境较为单一,对车速要求不高(低于15km/h)的场景,如公司园区、旅游景区场景等;(2)有一定的车速,但是环境简单(无障碍物、行人等),诸如高速公路、港口等地方的货物运输场景等。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些行业招人难、用人缺口大,因此需要通过自动驾驶解决劳动短缺问题,提高效率。YfOesmc
综上所述,《国际电子商情》认为,2022年仍不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元年。但有可能是自动驾驶商用场景迸发的关键一年,例如Robotaxi、无人配送车、无人驾驶卡车等在内的各类自动驾驶车辆,有望在更多场景里应用,例如小区、校园、商厦、旅游景区等。至于自动驾驶乘用车的商用场景,保守估计要到2030年。YfO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分析师们认为,尽管英特尔仍试图改善自家制造能力,仍会在2023-24年透露更多委托台积电生产的细节,以及在接下来几季的3nm下单情况...
国际电子商情25日讯 市调机构日前报告指出,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的影响,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了封锁,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其中,智能手机市场Q1出货量下降11%,但三星却比前季增长了5%...
最近研究机构SemiAnalysis撰文,从大方向上直指三星电子企业内部的“文化问题(culture issue)”,虽然并未明确点出,但基本可以官僚主义以及内耗严重来做概括,以言及三星电子目前可能正在遭遇大麻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集合了韩国媒体报道的各路小道消息,某些信息并未得到确认。本文仅尝试呈现其中的一部分。本文将不会着力在对三星电子企业文化的恶意揣测上,而仅给出一些资讯,并加上《国际电子商情》的一些思考和评论。
国际电子商情讯 针对“市场传言大客户不断砍单,导致股价非理性暴跌”的相关问题,立讯精密4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强劲的出货量表明供应链动态略有改善,但订单下降暗示了许多下游行业的需求放缓。
加入数字孪生的公司数量在持续稳定增长。
困扰全球的半导体供应短缺问题开始缓和。国际电子商情22日讯,市调机构周四预测称,得益于各大芯片制造商积极扩产,全球将有10座新晶圆厂投产,新的产能开出后,预计2022年IC行业产能可攀升8.7%...
国际电子商情21日观察到,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TSMC)持续为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招兵买马”,然而,从官网招聘信息列出多个职缺,一些职位只要求高中毕业,不要求经验...
半导体短缺问题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持续困扰着许多行业,如今,缺芯问题有了转好的迹象。国际电子商情21日讯,市调机构在当地时间周三发布调研报告结果显示,随着供需缺口缩小,半导体短缺情况可望在2022年下半年继续得到缓解...
“到 2030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可能在 5500 亿美元至 6000 亿美元之间,印度的份额可能在850 亿美元至1000 亿美元左右,这几乎是全球市场需求的 17%。”
增长最强劲的细分市场可能是汽车,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等应用的推动下,我们可以看到需求增长三倍。
国际电子商情19日讯 市调机构日前发布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和芯片追踪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Q4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收入同比增长58%,而中国领先了整个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收入占比达四成 以上...
未来的芯片和系统将通过光而不是电信号连接。
智能电表设备怎么支撑一家芯片公司上市?作者:六千4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32次上
厦门信达、欧普照明、晶盛机电、浩洋股份、隆利科技
在半导体的制造、销售方面,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大。
“存储器产业变动性减少,呈现持续增长趋势”——4月27日,SK海力士发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
国际电子商情讯 近日,总价值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3.51亿元)的半导体并购案迎来新的进展。
华为表示没有自建芯片厂计划。台积电今年全球代工份额将达到56%。俄气将停止对波兰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供应
图形芯片价格急剧下降可能预示着全球芯片紧缩的意外快速结束,这场危机已经削弱了从智能手机到汽车的制造业,而
华为不只求生!
国际电子商情26人讯 4月22日,华润微披露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1年全年业绩表现亮眼,该公司实现营
国际电子商情讯 4月25日晚间,三安光电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收125.7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
今年以来,疫情反复,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半导体产业联盟四起,各方共同携手抵御风险,提升自身实力
"安森美认为下一代能源网络将主要基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结合能源储存的能力。此外,我们认为能耗必
作为国内首颗获得高级别国际认证、专为移动设备打造的嵌入式安全芯片,汇顶科技eSE芯片将为基于智能手机、可
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大幅增长25.6%,达到创纪录的5530亿美元
后摩智能创立于2020年底,是国内首家基于存算一体技术的大算力AI芯片研发企业。
该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投产。
过去的40年中,人们一直在二维的平面上观察事物,比如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VR技术的横向及纵向发展一直比较缓
芯原股份正式加入UCIe产业联盟,将加速芯原Chiplet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成为全球主要的商用Chiplet提供商。
国际电子商情29日讯 灵动微电子日前宣布,全球知名半导体MCU领域专家Geoff Lees于近日正式加入灵动,担任战略和
自正式商用以来,5G在全球的规模化部署持续加快。特别是在中国,5G建设渐入“无人区”。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的5G
主流的3D Touch的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电容触控+force senso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容触控负责XY量
2022年,原艾睿电子中国区总经理苏欣正式加入深圳华秋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秋电子),担任华秋电子副总经理。
2022年,数据中心将会因为新的内存和存储体系而经历一场革命。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类不断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