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底到今年3月,与硅光芯片相关的报道又多了起来。热闹的新闻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新的市场商机?一起来看看...
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与硅光芯片相关的报道又多了起来——从阿里巴巴达摩院将硅光芯片列入2022十大科技趋势、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发布高性能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到日前GlobalFoundries发布其硅光子工艺平台Fotonix、Marvell发布400G DR4硅光平台、AMD/Xilinx和Ranovus合作发布集成Versal ACAP和Ranovus Odin光通信模组的系统——那么,热闹的新闻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新的市场商机? tloesmc
根据达摩院的趋势解读,硅光芯片的崛起、技术突破和快速迭代、以及高速增长的商业化需求,归因于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大爆发。大型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分析、云原生应用让数据中心内的数据通信密度大幅提升,数据移动成为性能瓶颈。传统光模块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应用,硅光芯片则能够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数据中心内集群之间、服务器之间、乃至于芯片之间的通信效率。tloesmc
以超大型数据中心为例,根据Equnix的数据,2017年-2021年全球互联网带宽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8%,2020年开始正式进入400G时代,并有望于2022年进入800G时代。届时,将有数百万个400GbE+的硅光子收发器与数十万台服务器互连,并将通过新型低延迟的DCI架构扩展AI的边缘,提升高性能计算的算力。tloesmc
据Yole Development估计,硅光光模块市场将从2018年的约4.55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4.5%。而LightCouting的数据则显示,到2024年,硅光光模块市场市值将达65亿美金,占比高达60%,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仅为3.3%。tloesmc
tloesmc
2017-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及结构预测(资料来源:Lightcounting)tloesmc
另一方面,据Open AI统计,自2012年,每3-4个月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就翻倍,当前电子芯片的发展逼近摩尔定律极限,难以满足高性能计算不断增长的数据吞吐需求,而硅光芯片具备的更高计算密度与更低能耗特性,正是极致算力场景下所需要的解决方案。tloesmc
曦智科技创始人兼CEO沈亦晨博士此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将算力、数据传输和存储视作当前电子芯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三个主要瓶颈。以最具代表性的图像/语音识别类AI应用为例,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当前最大的神经网络模型大约是当时的15-30万倍,且仍在持续增长。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底层算力的增长远未达到这一幅度,制约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tloesmc
算力为什么难以跟上AI模型的演进速度?半导体制程微缩逐渐接近物理极限导致的摩尔定律放缓和晶体管功耗散热问题是两大主因。tloesmc
“2015年以后,随着晶体管体积越来越小,隧穿现象日趋明显。这意味着,即使把单个晶体管做得再小,其在运算时的功耗也没办法进一步降低。但如果为了增强算力增加芯片面积,或是采用芯片级联的方式,功耗又会显著增长。”沈亦晨说,这就是为什么兼具高通量、高能效比、超低延迟特性的硅光技术能成为新兴技术方向之一的原因。tloesmc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光纤基础设施一直被用于长距离的通信信号传输,因为相比铜基电缆,光纤的带宽容量更大、数据速率更高,且延迟更低。从那时起,高能效光互连就不断渗入重要的电信网络,直至进入数据中心环境中的机架到机架数据链路。但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硅光芯片不仅可以用于光通信,以神经网络计算和量子计算为代表的计算领域,也正成为其释放魅力的舞台。tloesmc
tloesmc
终端应用领域及市场趋势推动硅光子的技术发展 图源:soitectloesmc
Soitec全球业务部光子材料专家Corrado Sciancalepore在日前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硅光子是如何赋能量子计算和光神经网络市场的。tloesmc
与硅光用于通信传输领域极为相似的是,全光计算(all-optical computing)还可以用来实现更快的计算,而其功率预算仅为传统数字电子计算架构的一小部分。tloesmc
众所周知,现在的数字计算机是基于晶体管的,它通过打开和关闭电子信号构成基本的逻辑门电路。但通过光来传输数据与计算数据则完全不同,因为光子器件线性度极高,通过级联不同级别的线性集成光子器件,就能够组成光神经网络(Optical Neural Network,ONN)的相应层。通过这种方式,仅仅依赖从ONN一端流向另一端的光,即可完成顺序矩阵的乘法或转置。tloesmc
两家初创企业——Lightmatter和曦智科技都是光神经网络加速器领域的佼佼者。其中,曦智科技已经在2021年底发布了最新的高性能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Photonic Arithmetic Computing Engine,光子计算引擎),其在单个光子芯片中集成了超过10,000个光子器件,运行1GHz系统时钟,算力是上一代处理器的100万倍以上,运行特定循环神经网络速度可达目前高端GPU的数百倍。tloesmc
tloesmc
曦智科技最新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tloesmc
量子技术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通过在量子力学系统中对信息进行编码,继而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可能性,将为不同的技术领域带来巨大突破,例如计算、通信、计量、传感,甚至制造技术。与此同时,数量众多的量子解决方案初创公司,以及谷歌、IBM、英特尔、微软和东芝等行业巨头们无不齐头并进地大力投资于量子技术。tloesmc
在所有技术中,硅光子被公认为一项关键技术,三点特质让它非常的与众不同:一是硅光子可以利用成熟的CMOS制造工艺,以低成本和高吞吐量实现复杂光电路和系统的商用;其二,它在本质上能与CMOS逻辑和数字电路共集成,能够为光电路提供片上电子驱动器和数据处理功能;其三,硅光子还能够集成其他光子材料,如SiN和III-V半导体。tloesmc
既然将硅光和CMOS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沈亦晨也说他相信硅光子芯片“极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高能效、低延时和高通量也是光学矩阵运算能够超越摩尔定律,继续提升算力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一刻会很快到来么?tloesmc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当前硅光芯片的核心挑战主要来自产业链和工艺水平。例如,硅光芯片的设计、量产、封装等未形成标准化和规模化,进而导致其在产能、成本、良率上的优势还未显现;光计算领域的挑战是精度低于电子芯片,进而限制其应用场景,集成度也需要提高来提升算力,使得整体的商业化过程比较漫长。tloesmc
如果要尽快突破上述瓶颈,硅光器件的未来将呈现两大趋势:协同封装与芯片整合。前者是通过TSV封装的形式,将CMOS芯片与光学芯片整合在一起;后者则是完全形成单芯片解决方案,不再需要任何铜线连接,主要应用于光学的输入和输出。tloesmc
作为目前对硅光子技术投入力度最高的主流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近期推出的新一代颠覆性的硅光平台GF Fotonix为此做出了新的尝试。GF Fotonix是一个单芯片平台,在业界首先将差异化300mm光子功能和300GHz级别RF-CMOS结合在单个硅晶圆上,从而提供出色的性能。GF Fotonix通过在单个硅芯片上组合光子系统、射频(RF)元件、CMOS逻辑电路,将以前分布在多个芯片上的复杂工艺整合到了单个芯片上。tloesmc
从性能指标来看,Fotonix的单位光纤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0.5Tbps/光纤,这样可以构建1.6-3.2Tbps的光学小芯片,从而提供更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并带来更好的信号完整性。此外,由于系统误码率降低到了万分之一,它还能够支持下一代人工智能(AI)。tloesmc
另一家积极布局硅光子技术的公司也不容小觑,那就是英特尔。英特尔研究院在2021年12月成立了面向数据中心互连的集成光电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使命是加速光互连输入/输出(I/O)技术在性能扩展和集成方面的创新,硅光子的晶圆级光学封装、无热且节能的可扩展大容量硅光子收发器等前沿项目赫然在列。tloesmc
当然,并非每家企业都具有“一步到位将硅光子和CMOS整合在同一块芯片上”的实力,于是,利用协同封装光子(co-packaged optics,CPO)技术,将硅光模块和CMOS芯片集成在一起,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tloesmc
业内专家指出,在CPO技术兴起之前,目前的传统技术是把硅光模块和CMOS芯片独立成两个单独模块,然后在PCB板上连到一起。这么做的好处设计较为模块化,CMOS芯片或者硅光模块单独出问题的化都可以单独更换,但是在功耗、尺寸和成本上都较为不利,而CPO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目前,Nvidia、AMD、英特尔、Ranovus、Broadcom、Marvell等公司都在大力布局CPO技术。tloesmc
光通信与光计算是相辅相成的,光通信中的光电转换技术会在光计算中得到应用,光计算中要求的低损耗、高密度光子集成也会进一步促进光通信的发展,将来数据计算和传输有可能都在光域完成。tloesmc
光电融合是未来芯片的发展趋势,硅光子和硅电子芯片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促使算力的持续提升。预计未来3年,硅光芯片将支撑大型数据中心的高速信息传输;未来5-10年,以硅光芯片为基础的光计算将逐步取代电子芯片的部分计算场景。tlo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国际电子商情27日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官微获悉,该院在周二举办的“电子产品翻新产业高峰论坛”上发布了《深圳市检察机关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试行)》。这是否意味着,“翻新货”有机会撕下“灰产”标签,合规在市场流通了?
国际电子商情27日讯 随着疫情管制放宽,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和经济迎来复苏。日前,“越南出口大幅超越深圳”话题引发热议,并登上热搜...
回顾2021年,可以说包括电容/电阻在内,整个半导体行业陷入了疯狂境地。新冠疫情进一步破坏全球供应链体系,上至材料、晶圆产能不足,下至器件供应紧缺、终端产品被迫减产/停产。此背景下,原厂纷纷发布涨价函,涉及的产品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令人咋舌。由于“缺芯”“产能紧缺”的话题在去年被讨论得太多,大家对于这类题材的报道甚至麻木。到2022年上半年,虽然行业仍面临交期紧张的压力,但是哭天抢地的声音弱了下来,电容电阻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了吗?
国际电子商情20日综合日媒报道,芯片代工“一哥”台积电的子公司JASM已于昨(19)日与日本熊本县菊阳町签署了用地协议,将于明(21)日在菊阳町着手建设工厂,力求新厂能够在2024年12月开始出货。
上游镍、钯、铜、钛、铝和铁矿石关键原材料的波动,笔者认为2022年下半年MLCC电容器、电阻、铝电容等有中断风险,可能会带来元器件行业的明显上涨。
FR508x体现了富芮坤在蓝牙SoC方面的思路,在本次对黎传礼的专访中,我们也大致聊了聊这颗芯片,或许它能够一定程度表明行业的发展方向。
提升“屏占比”是手机厂商们近几年主要的竞争方向之一。此前很多厂商为了实现“全面屏”的同时保留前置摄像功能,作出升降或滑盖的尝试,但这类尝试对手机机构的牺牲太大。小米为此也在3年内投入5亿元研发,申请了60余项专利。时隔三年,小米第一款量产上市的屏下摄像头手机——小米MIX 4终于在日前正式发布。
国际电子商情26日讯 在全球“缺芯”困局下,全球芯片业都在积极采购半导体设备扩大芯片产能。据日本海关上周三发布的进出口清单显示,日本6月出口到全球的半导体设备共12400台中,超过半数都出口到了中国大陆...
国际电子商情22日讯,外媒最新消息指出,在被闻泰科技通过旗下安世半导体(Nexperia)收购后,英国政府已经勒令下属机构切断对英国最大芯片工厂Newport Wafer Fab(NWF)的资助拨款...
电感器作为电子产品线路板中三大被动电子基础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工业设备、汽车、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相比电容和电阻,电感市场规模虽不及前两者,但对材料、技术和工艺的创新需求丝毫不减。在供需方面,向来表现稳定的电感产品,在2021年也出现了价格异动迹象。
国际电子商情获悉,由于疫情影响,加上全球芯片短缺,继去年4月裁员计划之后,安森美又有一项裁员计划,此次裁员规模约为740人...
国际电子商情18日讯,上周六发生在日本福岛县近海的7.3级强震(为2011年3.11大地震的余震)对日本多家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还在继续...
未来的芯片和系统将通过光而不是电信号连接。
智能电表设备怎么支撑一家芯片公司上市?作者:六千4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32次上
厦门信达、欧普照明、晶盛机电、浩洋股份、隆利科技
在半导体的制造、销售方面,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大。
“存储器产业变动性减少,呈现持续增长趋势”——4月27日,SK海力士发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
国际电子商情讯 近日,总价值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3.51亿元)的半导体并购案迎来新的进展。
华为表示没有自建芯片厂计划。台积电今年全球代工份额将达到56%。俄气将停止对波兰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供应
图形芯片价格急剧下降可能预示着全球芯片紧缩的意外快速结束,这场危机已经削弱了从智能手机到汽车的制造业,而
华为不只求生!
国际电子商情26人讯 4月22日,华润微披露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1年全年业绩表现亮眼,该公司实现营
国际电子商情讯 4月25日晚间,三安光电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在2021年实现营收125.7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
今年以来,疫情反复,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半导体产业联盟四起,各方共同携手抵御风险,提升自身实力
"安森美认为下一代能源网络将主要基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结合能源储存的能力。此外,我们认为能耗必
作为国内首颗获得高级别国际认证、专为移动设备打造的嵌入式安全芯片,汇顶科技eSE芯片将为基于智能手机、可
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大幅增长25.6%,达到创纪录的5530亿美元
后摩智能创立于2020年底,是国内首家基于存算一体技术的大算力AI芯片研发企业。
该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投产。
过去的40年中,人们一直在二维的平面上观察事物,比如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VR技术的横向及纵向发展一直比较缓
芯原股份正式加入UCIe产业联盟,将加速芯原Chiplet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成为全球主要的商用Chiplet提供商。
国际电子商情29日讯 灵动微电子日前宣布,全球知名半导体MCU领域专家Geoff Lees于近日正式加入灵动,担任战略和
自正式商用以来,5G在全球的规模化部署持续加快。特别是在中国,5G建设渐入“无人区”。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的5G
主流的3D Touch的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电容触控+force senso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容触控负责XY量
2022年,原艾睿电子中国区总经理苏欣正式加入深圳华秋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秋电子),担任华秋电子副总经理。
2022年,数据中心将会因为新的内存和存储体系而经历一场革命。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类不断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