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高能量密度成为固态电池核心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转变和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下滑,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自主选择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其仍然面临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安全等的问题困扰。

  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其中,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后75.5万辆和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93.9%,市场占有率达到27.1%。4qQesmc

  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的持续发力,让新能源车市提振效果明显。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热销进一步带动了动力电池产量大幅提升。数据显示,1-9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为372.1GWh,累计同比增长176.2%。4qQesmc

  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占比超60%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的数据显示,1-9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为372.1GWh,累计同比增长176.2%,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150.2GWh,占总产量40.4%,同比累计增长13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221.3GWh,占总产量59.5%,累计同比增长209%。4qQesmc

4qQesmc

  销量方面,1-9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367.0GWh,累计同比增长243.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销量163.8GWh,占总销量44.6%,累计同比增长232.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203.0GWh,占总销量55.3%,累计同比增长257.8%。4qQesmc

4qQesmc

  装车量方面:1-9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93.7GWh,累计同比增长110.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77.2GWh,占总装车量39.8%,累计同比增长63.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16.3GWh,占总装车量60.1%,累计同比增长159.8%。4qQesmc

4qQesmc

  此外,据2021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4qQesmc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进程是以政策(资金补贴、税费减免、不限号等)主导驱动的,而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转变和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下滑,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自主选择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其仍然面临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安全等问题的困扰。4qQesmc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成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焦点

  2021年11月18日,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对锂离子电池的产品性能做了相关要求,对动力型电池的能量和功率进行规范约束,其中,包括使用三元材料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10Wh/kg,电池组能量密≥150Wh/kg;其他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0Wh/kg,电池能量密度≥115Wh/kg。功率型单体电池功率密度≥500W/kg,池组功率密度≥350W/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80%。4qQesmc

4qQesmc

  此外,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按车型划分的平均装车电量45.8kWh,环比增长2.5%。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和纯电动客车单车平均带电量分别为51.5kWh/辆和218.4kWh/辆,环比分别上升3.3%和下降0.04%。4qQesmc

  同期,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密度在140(含)-160Wh/kg和160Wh/kg以上车型产量分别为18.7万辆和11.4万辆,占比分别为38.5%和23.4%,125Wh/kg以下车型产量6.6万辆,占比13.6%。4qQesmc

4qQesmc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直接决定整车性能,其占整车成本高达30~45%左右。因此,影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影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的容量和密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4qQesmc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而实际情况是,2019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典型企业百公里电耗均值为15.95千瓦时,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百公里耗电量在14-18度(千瓦时)之间。4qQesmc

  此外,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动力电池的发展规划:202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2025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2030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显然依靠现有的动力电池体系,电池能量密度难以达到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要求。4qQesmc

4qQesmc

  为此,《规划》条款要求,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4qQesmc

  近年来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其主要原因也是液态电解质过热被点燃,最终导致电池起火。因此,开发高效的固态电解质是超安全、超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必经之路。分析指出,固态电池若能发挥并强化安全性的部分优势,力争占据能量密度优势,将倍率、循环寿命和工艺性进一步优化,则可巩固其优势场景下的核心潜在客户。如果性能和成本进展显著,其将成为替代现有锂电池的关键技术路线。不过,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固态电池,其取代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还尚需时日。4qQesmc

  今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中国国内固态电池市场做过预估,以产业化为衡量标准,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固液混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出现;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液态电解质更少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真正的全固态产品预计不超过1%;2035年能量密度目标是500Wh/kg,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4qQesmc

  整车、电池及上游材料厂商纷纷布局

  根据市场预测,全球固态锂电池的需求量在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44.2GWh、494.9GWh,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产值将攀升至1500亿元以上。因此,为攫取新赛道庞大的市场份额,诸如丰田等这些全球知名整车厂商,中国的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电池企业,以及负极材料供应商杉杉股份等上游厂商,都在积极加快布局。4qQesmc

  此外,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也于近日宣称,其研发的航空用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破。据悉,该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了500Wh/kg。NASA研发的固态电池其电解质材料是价格更加便宜且易获得的硫。4qQesmc

4qQesmc

2022年11月10-11日,AspenCore将在深圳大中华交易中心举办"IIC Shenzhen - 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同期将举办全球CEO峰会、全球分销与供应链领袖峰会以及多个主题论坛,来自Microchip、Silicon Labs、Arrow、TDK、Imagination、瑞萨、思特威、比亚迪半导体等国际国内半导体企业CEO高管齐聚全球高科技领袖盛宴,分享科技驱动未来世界的洞见!点击 这里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参加。4qQesmc

4qQesmc

责编:Zengde.Xia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夏曾德
夏曾德,《国际电子商情》副主分析师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 韩国宣布启动“产业转型超级缺口项目”,聚焦半导体、显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第一副部长强调,由少数专家经营的分散的小规模项目既不能产生重大成果,也不能在技术竞赛中超越竞争对手。同时,他还表示其所在部门将“建立一套研发体系,让韩国顶尖专家提供指导,让创新领导机构组成‘梦之队’,去创造实质性成果。”

  • SiC功率半导体技术如何助力节碳减排?

    “作为一家碳化硅设计公司,我们知道碳化硅在高频、高压、高温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非常适合于在直流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和开关电源领域来使用。今天我会从全球的碳排放问题和挑战,蓉矽半导体在其中的思考、创新技术,为电力、交通产业助力。”

  • 宽禁带半导体的“左右互搏”

    “受俄乌冲突与疫情反复影响,消费电子等终端市场需求有所下滑,但应用于功率元件的第三代半导体在各领域的渗透率仍然呈现持续攀升之势,绿色能源、800V汽车电驱系统、高压快充桩、消费电子适配器、数据中心及通讯基站电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升了SiC/GaN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

  • 工信部:要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会议强调,2023年要抓好十三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涉及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

  • 3D打印为什么能代表未来?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潜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它可能会颠覆我们所知的制造业。最明显的变化将是本地化生产,这可能会接替或取代传统的分布式制造。另一个重大变化是个性化定制的能力。

  • 第三代半导体加速爆发,SiC、GaN产业化进度如何?

    2009-2019年期间,全球共关闭了100座晶圆代工厂。恰逢最新一轮全球规模芯片缺货潮,半导体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坚持IDM模式的厂商开始改变观念,2021年英特尔决定把部分芯片外包给台积电,这个变化被业内视为委外代工已成趋势,但在SiC和GaN领域,似乎有着不一样的市场表现……

  • “碳中和”给晶圆代工厂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晶圆代工厂没有终端产品,但可以为芯片设计公司提供创新技术和平台,帮助他们实现最终应用方案。我们与产业上下游一起努力,往更创新的应用去发展,最终实现碳中和目的。”

  • 国产碳化硅芯片项目面临的几个实际问题

    2019年之前,国产碳化硅(SiC)并未受到太大关注,其项目少、投融资困难、客户少、营收少。直到2021年,SiC功率器件在特斯拉Model 3旗舰车型商用,这才真正把SiC材料带到了电动汽车领域。国内半导体企业和投资者嗅到了巨大商机,开始聚焦于碳化硅的国产化。

  • 商务部暂停天然砂对台湾地区出口,产业会有哪些影响?

    国际电子商情3日讯 今日一早,#商务部暂停天然砂对台湾地区出口#话题上了热搜。业界担忧,商务部此举除了严重影响台湾的建筑业外,还可能对台积电等企业带去冲击。

  • 华人科学家发现立方砷化硼,或是迄今“最佳”半导体材料

    日前,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休斯顿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佳半导体材料。该材料名为立方砷化硼,它既能为电子和空穴提供高迁移率,又有优良的电导率,而且还具有极高的导热特性。

  • 日媒:胜高(Sumco)、昭和电工将涨价20%-30%

    国际电子商情9日从日媒获悉,在半导体制造商积极扩产需求及俄乌冲突激化影响供应等多重影响下,日本半导体巨头们开始涨价:胜高将把硅片的价格提高三成,而昭和电工将高纯气体的价格提高两成。而这些成本调整最终或被转嫁到汽车、家电等产品之上...

  • 宽禁带功率半导体的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

    随着各国相继明确“碳中和”目标,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5G通信等领域将迎来前所有未的黄金发展期。作为宽禁带半导体中率先落地的材料,SiC(碳化硅)、GaN(氮化镓)的市场现状如何?本文从SiC、GaN产业链出发,梳理并分析了相关企业的融资进度、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