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芯片超人姜蕾:一场由半导体推动的能源革命机遇正到来

过去三年,全球芯片市场从严重短缺进入到产能过剩的寒冬,让行业感受到渐浓的寒意。与此同时,在整体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汽车芯片等少数应用领域缺芯成为芯片厂商以及分销商关注的重点。在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2022)全球分销与供应链领袖峰会上,芯片超人创始人&CEO姜蕾以“芯芯之火,正在燎原”为主题,对过去三年全球芯片市场发展作了重点回顾,且对未来芯片市场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分析。

XxXesmc

芯片超人创始人&CEO姜蕾XxXesmc

国产芯片正呈燎原之势

2019年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事件节点,主要在于几大重要事件助推了中国芯片产业进入“芯火”阶段。XxXesmc

其中,2019年华为受到美国制裁之后,以及在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让更多人看到“买芯不如造芯”的重要性。姜蕾表示,疫情解封后,中国芯片产业就开始进入燎原之势,特别是一些半导体企业迅速崛起,以韦尔半导体为例,其市值最高接近3000亿元。“目前韦尔半导体市值已经从3000亿元的市值高点下降到近1000亿元,几乎就是过去三年市场的行情。”XxXesmc

另一个重要事件就是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为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了巨额的资本。姜蕾表示,目前科创板已经有90家半导体相关的上市公司,市值加起来将近2万亿。“过去几年,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无论是设计、封测,还是芯片上游环节,一半在努力建厂扩大规模,另一半准备冲击IPO,IPO之后也在扩大规模。当然,投建的功率器件工厂比较多,以及一些封测厂,还有少部分车规晶圆厂。”XxXesmc

另外一个市场事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姜蕾表示,2019年业界都没有特别关注,但新能源汽车正是在这一年进入燎原之势。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5%,但今年9月中国新能源渠道销售渗透率已经达到31.8%。XxXesmc

过去三年芯片市场行情

如果回顾过去三年全球芯片市场,市场起伏非常大,整体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姜蕾特别举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即: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企业临时接到许多政府订单,且要求短期内交付,而华中数控董事长就在朋友圈求芯片,业内的人都帮其找芯片,且很短时间就解决。然而,就在芯片发往华中数控的路上,几乎每天就有很多人求购这类芯片。但这类芯片从几块钱、几十块钱一直涨到两百多,而且有保供芯片的企业在2020年销售规模涨了19倍,归母净利润涨了37倍。实际上,很多MCU厂商受益于那一波行情,企业成长也是上了一个大的台阶。XxXesmc

当然,一些芯片型号的涨跌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姜蕾表示,“STM32F103VET6这个型号曾涨了10倍时已经让人不可思议了,没想到一路攀升到300块钱,而且花了很长时间到最近才慢慢跌下来。”XxXesmc

在整体出现缺芯的背景下,汽车芯片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姜蕾介绍,“疫情之前,众多汽车厂商基本上都追求零库存,加之赶上了2021年初德州的大雪,而且全球MCU厂商又把大部分产能放到了台积电,鸡蛋放到了一个篮子里,所以导致汽车MCU芯片成为了这波缺芯绝对的主角。芯片价格涨100倍都不见得能拿得到货,不断挑战我们想象的空间,最高居然能涨到几百倍。”不过,这一波汽车芯片缺芯也推升了很多国内MCU汽车厂商的市场估值。XxXesmc

不过,进入2022年,整个芯片行业市场行情发生大反转,特别是过去两个季度,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想象,甚至出现很多砍单的现象。姜蕾认为,目前芯片片市场回暖可能要到明年甚至更久一段时间。XxXesmc

碳中和和无人驾驶带动下一代成长周期

尽管芯片市场整体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姜蕾也指出芯片行情出现了一些分化的现象,即消费类产品采用先进芯片工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的现象,但新能源汽车虽多采用成熟工艺制程,但仍然出现了局部短缺,而且将持续存在。XxXesmc

根据海思在2021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大会发布的数据,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时代开启,带动汽车芯片量价齐升,目前来看,2020年汽车电子占汽车零部件比例达到了1/3以上,预计汽车电子占比汽车总成本将在2030年会达到50%。XxXesmc

XxXesmc

姜蕾表示,从历史来看,半导体行业的增长是由少数杀手级应用推动的,其看好智能化+电动化时代背景下汽车半导体的需求快速增长,有望成为引领半导体发展的新驱动力。伴随未来汽车将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都把目光都聚焦到汽车上,越来越多企业都给自己打上车规芯片供应商的标签。从技术创新周期来看,她也认为,“我们正好站在下一轮超级创新周期的起点。如果过去十几年是由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拉动的需求,下一个创新周期其实就是由碳中和和无人驾驶带动。”XxXesmc

姜蕾认为,未来一场由半导体推动的能源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半导体重新定义新能源,在新能源获取(太阳能)、新能源储放(充电桩)、新能源控制(电控矩阵)等将有更多的半导体产业机会;二是半导体重新定义智能化,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智能座舱创新为主、以智能驾驶创新为辅的智能化1.0阶段(2020-2024年)、以智能驾驶创新为主、以智能座舱创新为辅的智能化2.0阶段(2025-2029年)、实现⼈⻋、⻋机、⻋⻋、⻋路等全⽅位的智能化的智能化3.0阶段(2030-2035年),将会带动越来越的大算力需求,也将带来一个全新的半导体供应链。XxXesmc

XxXesmc

不过,她也指出,目前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仍然比较低,比如在汽车计算、控制类芯片的自主率不到1%,传感器为4%,功率半导体为8%,头部厂商基本垄断整个汽车半导体产业,且与TIER1关系较为牢固,但中国企业主要机遇在汽车智能+电动化浪潮下的产业链重构。XxXesmc

责编:Elaine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张河勋
Jimmy Zhang,产业分析师。曾长期负责行业期刊的整体编制工作,对新型显示产业具有较深的认知,对产业内容也具有较强的整体策划与把控能力。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 中国本土首款5G 100M带宽射频收发产品发布

    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传统基站、微波中继、微基站、航空航天、卫星、雷达、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据地芯科技销售总监王伟刚介绍,GC080X系列前期市场主要还是基站、无线图传领域,且已开始接触小基站客户。

  • 谁应该为供应链安全负责?

    瑞凡微电子副总经理江涛在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enzhen)的同期峰会“全球分销与供应链领袖峰会”上,援引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想论证中国经济的好或者不好,都能找到一堆的理由和事实。”来引出自己的观点——“你想论证供应链是否安全,也可以找到一堆的理由和事实。”是企业的老板?企业的采购?供应商?上游原厂?还是漂亮国的BOSS?

  • 微软管震:数字孪生与工业元宇宙

    数字孪生、工业4.0、智慧工厂,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元宇宙”概念自去年中期爆火以来,“工业元宇宙”率先开启庞大市场,各行业领域、相关产业方纷纷布局并探索工业元宇宙的落地路径。

  • COMSOL中国:多物理场仿真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

    现实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物理场的世界。我们每个人用的手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手机中的天线用来接收电磁波;触摸屏或按键是用来与使用者进行交互的机械和电子元件;电池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包含离子运动和电子流动等等。这样一个小小的设备,包含着多种物理现象的相互作用。

  • 意法半导体:整体的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解决方案

    传统来讲,机械臂的关节需要一个控制芯片。使用ST的驱控一体方案后,可以把驱动芯片和MCU的解决方案全部做到一块板上,就可以实现机械臂关节的小型化、轻量化。

  • 业界瞩目,IIC SHENZHEN 2022 明日盛大开幕!

    在为期两天的展会上聚焦“感知世界,洞见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电源和功率半导体”、“工业4.0”及“无线连接”等主题,集结海内外逾百家IC设计企业、知名分销商、EDA/IP公司及产业链上下游科技企业全面展示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

  • 照明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新机遇

    在过去20年中,由于技术发展迅速,LED照明行业一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这不仅为改进现有类型的灯具设计提供了机会,而且还为照明创造了全新的应用。

  • 中国电动汽车换电市场崛起,产业链上下游将受益

    国际电子商情讯 得益于自2020年以来不断增长的政策支持,以及蔚来、北汽和奥动等一些早期市场玩家的成功,中国是采用换电技术和电池即服务(BaaS)商业模式的早期领导者。

  • 20载砥砺前行,踔厉奋发,中国半导体产业再迎黄金时代 

    2022中国IC领袖峰会上,来自半导体业界的专家和企业领袖与中国电子和IC设计行业资深工程师、技术和供应链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在深度探讨中国半导体产业下一个十年发展之路的同时,也愿意用自信、开放、创新的精神去把握新的技术和市场机遇。

  • 亚马逊云科技:云计算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芯片设计产

    近年来,EDA上云已经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共识,业内也涌现了一批可提供云端EDA设计方案的供应商,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已经与全球主要的EDA厂家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其方案也得到了晶圆制造厂的安全认证。

  • 紧跟时代发展,芯片企业赋能万物互联应用

    “在5G+AIoT技术的推动下,5G终端、5G基站、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工业、智能穿戴、智慧家庭/城市、健康医疗、教育/工作/娱乐等核心应用及终端产品相继落地,这些细分市场的规模值得关注。”

  • 无线音频技术“三级跳”,让高品质声音如影随“行”

    “音频的发展一直在变化,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20世纪60年代出现卡带机,1982年索尼公司推出CD机,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iPod……从1877年到2001年,在这上百余年时间里,音频产品的发展主要围绕不同存储介质,以及模拟音频到数字音频的转换。”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