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3D打印为什么能代表未来?

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潜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它可能会颠覆我们所知的制造业。最明显的变化将是本地化生产,这可能会接替或取代传统的分布式制造。另一个重大变化是个性化定制的能力。

除了颠覆传统制造之外,3D打印还将通过使用非石化材料来提高可持续性。新材料将更便宜且更容易采购,这将降低制造成本。这些较低的成本还将影响材料的储存、运输和运输系统的成本。sjFesmc

sjFesmc

图片来源:UnsplashsjFesmc

什么是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是通过材料的逐层叠加(通常是塑料或金属粉末)来制造物体的过程。这些目标实际上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可以在软件中设计3D模型,就可以打印出来。sjFesmc

为什么增材制造具有颠覆性?

在传统制造中,涉及几个步骤来构思、设计和开发产品。首先,设计师需要设计蓝图。接下来,组织需要与工厂和材料供应商取得联系。然后,工厂会为该设备生产一个样品并将其返回给组织(这可能需要数周时间,尤其是如果工厂在海外的话)。如果需要对样品进行调整,则必须重复此过程,将几周变成几个月。一旦到了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工厂管理人员就会监督装配线上的人或机器人手完成生产。然后将成品运回组织。sjFesmc

将其与增材制造进行对比。虽然设计师仍然需要设计蓝图。但是,无需联系工厂生产样品和进行大规模生产,两者都可以在内部使用几台3D打印机并在塑料或金属粉末分销商的帮助下完成。产品从概念到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仅为过去的很小一部分。sjFesmc

对于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小型组织,工厂将始终存在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但无需外包即可生产样品的能力可以为公司节省大量时间。sjFesmc

可持续生产

3D打印最好的地方之一是它在我们可以选择的材料方面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这意味着可以在不更新设备的情况下从不可持续的制造工艺过渡到更可持续的制造工艺——这是当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时需要做的事情。sjFesmc

目前,金属增材制造最大的有关环境的障碍是粉末的雾化过程。雾化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气体和等离子,会消耗大量能量,对环境友好造成巨大打击。sjFesmc

因而,目前正在开发新的工艺来解决这一挑战。例如,基于微波的等离子雾化的变体可以以接近100%的产率回收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同时使用比气体或等离子雾化更少的能量。树脂材料也正在开发中,从而帮助安全地储存和回收金属冷凝物,减少我们产生的废物。我们甚至可以在家里制作回收塑料长丝。sjFesmc

所有这些技术都使我们能够利用国内的废料堆,而不需要依赖国外的生产和开采。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可持续的生产循环,企业购买使用增材制造废料制成的材料,3D打印他们的产品,然后将他们的新废料卖回给回收粉末的生产商。sjFesmc

此外,由蓖麻籽和蓖麻油制成的PA11等生物基材料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意味着更少的金属开采和塑料制造。未来3D打印将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sjFesmc

智能制造

当前的新兴趋势包括组织的工作流程中增材制造的定制化。在这个发展阶段,企业仍在努力了解如何将3D打印与现有的技术相结合。当问题在没有人工监控的情况下发生,机器学习可以在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方面发挥作用。这种“智能制造”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规模和用于设计跨行业产品的流程。sjFesmc

医疗应用

放眼未来,我们会看到3D打印更多地融入生物医药行业。事实上,这已经在发生,能够打印出患者专用的植入物和设备(称为生物打印)不再只是一个梦想,这也是下一个前沿。正在开发的新材料可以帮助管理药物、制造生物组织,并最终能够打印可植入器官。sjFesmc

3D打印的未来是光明的

3D打印是未来。一个对可持续性和消除浪费产生深远影响的未来。3D打印或增材制造的发展速度惊人。最初只是打印简单的3D小雕像,如今已成为跨行业和学术界使用的一项新的突破性技术。sjFesmc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有利于地球环境的新材料和雾化工艺正在形成。医疗部门正在使用3D打印来生产患者专用的植入物和设备。样品制作将能够在内部完成,而不是依赖海外工厂。我们取得的进步越多,就越清楚未来是建立在增材制造之上的。sjFesmc

(原文刊登于ESMC姊妹网站Electronic Products,参考链接:Why 3D printing is the future,编译:Ricardo Xie)sjFesmc

责编:Elaine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 去库存近尾声?存储市场现状如何

    截至今年Q1,存储市场有了更多的动态,伴随存储技术、互连标准的发展,存储应用市场的发展出现新的趋势。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最近的存储行情,总结了最新的行业发展现状。

  • 德国正在检查其5G网络中的中国组件

    国际电子商情17日讯 外媒消息称,德国正在检查已经安装在该国5G网络中的所有中国组件,并重新评估其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系。

  • 全球银行业危机预示着经济波动和衰退迹象

    IPC 发布 3 月份经济展望报告

  • 美国制造业活动创近3年低点

    随着美国3月份制造业指数降至近3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经济尽早复苏的希望正在消退。有工厂正在裁员和“调整规模”,为2023年大部分时间的需求低迷做准备。

  • 英飞凌科技:把握低碳化和数字化机遇,争做汽车生态圈的“

    智能化、低碳化与数字化是汽车产业发展重要趋势。英飞凌作为全球汽车电子、功率系统、IoT等多个领域的领导者,对未来汽车产业趋势做出研判。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产业走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主要观点包括: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及自助泊车功能体验将在2023年迎来全面升级;2023可以定义为智能座舱的软件年;末端物流自动配送在商超快递等场景将迎来爆发,形成可持续性商业化闭环。

  • PCB产业2023年陷入衰退,IC载板成长率先降后升

    作为电子产品之母,PCB产业同样因终端市况不佳而出现市场规模的小幅度衰退。所幸的是,2024年起PCB市场规模将恢复逐年成长,其中IC载板作为集成电路先进封装的关键基材,今后五年的成长率将领衔上升。

  • ECIA:3月元器件销售情绪下滑,交期持续缩短

    根据ECIA最新的电子元器件销售趋势(ECST)调查,电子元器件销售趋势指数在2月飙升,但在3月有所降温。2月调查中,受访者曾预计3月份的销售情绪会有所改善。然而,3月份的实际结果却是整体情绪下降2个点至88.6。

  • 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中国信息技术发展面临三大机遇和四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指出,现代高新技术、人工智能的基础就是芯片和微系统,芯片就是过去的集成电路实现,微系统就是现在所讲的集成统技术实现,它有这样的对比关系。它也是从电路集成到系统集成一种变革或是跨越,也是后摩尔定律时代发展的方向,也是国家半导体技术能变道超车发展的历史机遇。

  • 瑞萨公布MCU最新路线图

    近年来,很多厂商开始尝试在MCU中融入AI功能,瑞萨电子也是关注MCU+AI的厂商之一。

  • 科技巨头XR头显“难产”,元宇宙还没落地就熄火?

    VR/AR头显进一步在消费级市场渗透,还需进一步解决佩戴舒适度、设备功耗、设备成本等方面的问题。直到2023年第一季度,市场尚未出现一款现象级的头显产品,现在谈论元宇宙应用似乎为时尚早。

  • NAND Falsh价格行情趋势:平均售价Q1下降10-15%,Q2或下

    根据 TrendForce 的数据,2023 年第一季度NAND Flash的平均售价下降10-15%,第二季度将继续下跌,但跌幅将放缓至 5-10%,而下半年的价格是否会继续下跌将取决于需求。

  • 从硬科技视角看半导体行业的三大投资机会

    “目前,我们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方面,都面临着双重的机遇和双重的挑战。我们如果能迈过去,以后可能就是欧美,如果不能迈过去,就可能是拉美”“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尾期,一方面是人类对芯片的使用量增多,另一方面是芯片集成度能力趋缓,想要获得更多算力或集成度,就需要投资更多的芯片,这带来更多成本投入。对行业而言,有痛点也就有机会。”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