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医疗健康相关联的产业,都将得益于新冠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或发展。其中让消费市场兴趣大增的硬件便是可穿戴医疗产品。包括消费级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能实时反馈身体状况,甚至能检测出染疫者,专业级的血压计、血糖仪可以链接到医院系统,协助医生远程就诊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硬件让整个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呈现了一定的繁荣景象,不过至今还没有一个硬件产品成为“爆款”。
2021年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机遇如何?哪种类型硬件更受欢迎?又将利好哪些企业?《国际电子商情》为业界探索。vgwesmc
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医疗产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消费级的健康硬件,例如移动耳镜、健康手环、智能睡眠系统、皮肤传感器等;另一类是专业级的医疗硬件,比方说智能检测器、无创血糖监测、血压计、血糖仪、血脂检测仪等。vgwesmc
第三方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为20亿美元,预计2020年有望超过45亿美元, 2020年至2027年之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5.78%,产业发展充满活力。vgwesmc
vgwesmc
其产业链上下游受此红利,均有可观的市场前景。例如传感器,应用在可穿戴医疗设备中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28亿美元,2018-2024年的CAGR为21.6%。vgwesmc
在企业层面,可穿戴医疗企业主要拼的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因此海外厂商的综合竞争力较强。例如Fitbit、Jawbone、苹果、三星等海外企业,凭借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技术支持,已在可穿戴医疗领域做出了成功典范。vgwesmc
至于中国市场,可穿戴医疗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几乎与国际可穿戴医疗设备研究同步。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将发展医疗级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列为战略高度,要求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vgwesmc
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71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突破122亿元,到2023年该数值将超过200亿元。vgwesmc
vgwesmc
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海外可穿戴医疗产业链的发展阻力较大,但中国市场在疫情基本控制之后实现了较快复苏。以工商登记为准的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中国2020全年共新增超2800家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其中,4月是今年新增此类企业数量最多的月份,达到663家,较3月环比增长97.3%,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vgwesmc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海内外,当下可穿戴医疗市场更多的是一种假象的繁荣,各种健康监测设备看起来贴心,实际上多数还只是健康管家的角色,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医疗”概念相距甚远。如何能够更早地提前给用户预警,提供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康复,达到长期跟踪治疗的效果,甚至协助预防传染疾病,这才是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真谛。vgwesmc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与零件供应,到设备生产、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具体有三个部分:上游为原材料及零件供应商,中游是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商,下游涉及品牌商、医疗服务机构及商超。vgwesmc
vgwesmc
(1)上游:包括智能硬件供应商和软件系统服务商,主要提供核心的智能硬件及软件技术支持。其中,硬件包括电子元器件(PCBA、传感器、芯片、电池及结构件等)、玻璃、塑料等,高端元器件基本依赖进口,这两年得益于本土化浪潮,也有海思、唯捷创芯等国产品牌“露尖尖角”。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语控和交互技术系统、数据平台系统等。总体来说,原材料与零件成本占总设备成本比重的20%左右。vgwesmc
(2)中游: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处于产业链中游,是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的核心参与者。主要技术包括生物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及电路设计等。中游里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优劣势突出。vgwesmc
比方说在技术、资金壁垒低的消费级设备,市场接受度较高,引来众多参与者入局,产品良莠不齐,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已是一片红海。在专业级设备,由于产品的安全性及准确性要求高、技术门槛高,同时相关产品生产需要经过相关部门严格的审批和监控,准入门槛高,行业尚未出现综合实力较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自主品牌。由此,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vgwesmc
(3)下游:包括销售终端,参与主体涉及品牌商、医疗服务机构及商超等。品牌商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核心销售终端,凭借其品牌知名度,通过自有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同时,品牌商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及偏好,选择制造商或自主研发个性化的产品,以取得商业竞争的自主权。医疗服务机构是可穿戴医疗设备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未来其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商超是可穿戴医疗设备重要的零售渠道,是线下销售的主力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线上商超的兴起,全渠道融合的商超逐渐成为可穿戴医疗设备销售终端之一。vgwesmc
趋势1、疫情之下,可穿戴医疗设备走进更多家庭vgwesmc
疫情将推动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新用途,例如通过检测血氧结合有效的算法提前辨别是否有感染。根据IDC预测,到2021年底大约有7成的腕带可穿戴设备公司将发布具有早期检测潜在传染病迹象的算法和功能的产品,包括检测COVID-19和流感。vgwesmc
与此同时,保健用品设备正在演变为可穿戴医疗设备,例如apple、Fitbit等公司寻求FDA许可以将其作为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销售。业界展望,可穿戴医疗设备就像一位“家庭医生”,再绑定后台的医疗服务,真正打通居民从社区到专科医院的就医通道。vgwesmc
趋势2、不断发展完善的监管vgwesmc
FDA简写自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CFDA不断完善可穿戴医疗设备法规,可以为可穿戴行业立基准线,产品的研发、生产等可以向标准“看齐”,规范行业形成健康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实现互联互通,有助拓展其它商业服务。vgwesmc
资料显示,可穿戴认证标准需涉及化学检测、电池寿命、电池与整机的安全、适用性、软件与信息安全评估、感应器精准度评估和无线技术认证检测评估几个较大的评估方向。vgwesmc
趋势3、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vgwesmc
目前,越来越多可穿戴厂商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医疗应用之中,更是与医院、医疗保健组织、研究院所甚至是传统的医疗器械公司共同合作,以实现医疗数据数平台。例如Apple Watch Series 6可以通过监测血氧水平数据来评估人体健康程度,又例如FitBit一个提前检测的AI算法,可以检测到近50%的COVID-19病例。vgwesmc
对此IDC预测,由于受到新冠病毒流行的威胁,生命科学和医疗机构将在2022年前将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的投资增加30%,以避免未来供应链的中断危险。vgwesmc
趋势4、中国消费者感兴趣的可穿戴类型vgwesmc
通过调查得知,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依序是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智能开关、医疗健康、远程控制、个性推荐、安全功能身份认证和亲子教育等。可见,医疗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普及面还不够广,需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更吸引消费者买单。vgwesmc
总体来看,智能可穿戴医疗产品的发展重点将落到数据的分析以及服务上,为消费者提供真正需要的商业价值,有了一定的用户积累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去做更多的垂直领域。长远来看,医院、数据、设备三者的结合,才能完全体现出大数据与可穿戴的优势,同时与健康管理、保险及医疗生态相融合,才能在可穿戴市场涌入健康服务的红海竞争中打开增量市场。vgwesmc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2021年2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 这里vgwesmc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自1921年成立以来,安富利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虽然全球经济发生过多次金融危机或者行业冲击,但安富利从一家小型电子元器件零售店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分销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一直能够健康运营下去,这源自于历届管理层的运营以及坚守的信念,即“长期主义”。
6 月 PMI 显示整体经济在经历了 30 个月的扩张后连续第七个月出现收缩。
我们常说分销商的市场表现和运营方式,可以看做整个电子产业的晴雨表——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国际分销商。最近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我们和e络盟亚太区业务总裁朱伟弟聊了聊,包括e络盟对于市场的看法,及其作为分销商的市场动作和未来预期。
早期投资者必须要明白,深度科技(deep tech)意味着耐心投资,其投资回报周期更长。
对于那些致力于成为负责任的环境管理者的企业来说,可持续或“绿色”供应链已经成为一个差异化因素。在2022年麻省理工学院供应链可持续性(SCS)报告中,80%的受访者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要么没有影响他们在供应链可持续性方面的努力,要么增加了他们对未来可持续性的承诺,包括对绿色供应链实践的承诺。
暂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需求会上升,预计未来几个月还将出现萎缩。
越来越多企业决策者意识到:电子元器件制造商们在风险管理和推动供应链流程改革上能力不足,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灵活策略以应对各种灰犀牛或黑天鹅事件,进而保障生产线的稳定运转和业务的持续发展。
国际电子商情12日讯 近日,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发布,排行标准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中国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
业界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当某个元器件停产时,未经授权或灰色市场是该过时元器件的唯一采购来源。
虽然美国和欧盟都在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推行自己的芯片计划,但仅凭资本的注入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国际电子商情10日讯 进入7月份,A股市场迎来了中报季。目前在A股上市的14家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中,中电港于7月7日率先披露半年报,带来业界首个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连续第八个月收缩,降至三年来的最低水平,下降幅度超过了新冠期间的幅度……
继美光6月底发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后,近日,三星和SK海力士两大存储器厂商也各自发布了其最新财报。
2022年被视为SiC碳化硅的爆发元年:大额订单的签署、大规模的扩产、广而深的上下游合作、持续增加的功率半导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红表示,集成电路产量逆势增长,随着多个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的建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研数据,2023年7月下旬,电视各尺寸面板价格延续上涨趋势,部分显示器、笔记本面板价格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同比下滑5%至6430万部。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降幅收窄,修复提速——2023年1-6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
7月25日,据中国台媒工商时报消息,因先进封装产能供不应求,台积电计划斥资90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05.84亿元)设
尽管MicroLED技术仍在发展路途中,但其超高显示综合性能,早已被显示厂商、汽车厂商看中,用于研发下一代高清智能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2023年第二季高刷新率面板(100Hz(含)以上)出货量激增,季成长幅度高达62%,出货量高达
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Finance)发布2023“全球互联网软件品牌价值15强”排行榜(INTERNET&SOFT
日前,三安光电在重庆再有新动作,快速推进SiC扩产项目的建设。
半导体是高技术壁垒、重资产和低回报的行业,显著的特点是产业链在全世界分布。
9月5日-6日, 2023 | 海南·海口
Arm 和我们的生态系统的关键信念之一是与开源社区合作,共创一个高度发达的 Arm 架构,使软件的落地更加稳定
航顺芯片经过多年发展后为更快速的人才集聚和弥补核心技术商业化,采取先投资,双方团队磨合后并购32位MCU研发
通过替换现有的Si MOSFET,可将器件体积减少约99%,功率损耗减少约55%
2023年7月20日,B2B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ICZOOM Group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ZM)(“公司”或“ICZ
2023年7月15日顶讯科技华东区用户见面会圆满收官,感谢华东区客户朋友们对易宝软件的信任和给予顶讯团队的鼎
8月23日-24日, 2023 | 四川·广汉
1979年,在祖国万里疆土的华南沿海,一个小渔村——深圳成为了全国目光的焦点,中国经济自此逐渐开始
7月11日~13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业内领先的电子元器件独立分销商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创实技术”或“Cy
第十一届(2023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年会暨产业链合作论坛和第十一届(2023年)半导体设备材料
UDE2023第四届国际半导体显示博览会即将于7月17日至19日深圳福田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在距离开展仅剩不到两周
点击查看更多
北京科能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
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