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魏少军:中国半导体行业20年的三点思考

魏少军:中国半导体行业20年的三点思考

中国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情而发生转变,也不会因为外界的打压就会停滞不前。我们必须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的同时,努力的向前奔跑。相信依托中国的庞大市场,日夜奋斗的全体行业的同仁们,中国的发展指日可待,一定可以达到胜利的彼岸!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产业链中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仍然受制于人,特别是材料、设备、关键工艺等严重依赖国外。而国外一张张出口禁令更是阻断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向高端跃进的发展节奏。在8月17日,在Aspencore主办的IIC 2022(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重要论坛活动——2022中国IC领袖峰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魏少军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半导体行业20年的思考”为主题,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了他对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三个思考。fkAesmc

全球GDP增长半导体行业增长的正相关性

魏少军教授以成都武侯祠的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开宗明义,强调了半导体业者审时度势的重要性。他引用几组数据证实了“过去的20年,中国和世界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观点。fkAesmc

根据其引用的数据,1987-2002年这16年全球GDP年均GDP为27.8万亿美元,2003-2021年全球GDP累计达到了1,315.3万亿美元,年平均GDP为69.2万亿美元,是前面16年年均值的2.5倍。而1987-2002年的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累计收入为16431亿美元,年均为1027亿美元,2003-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累计收入为60696亿美元,年均为3195亿美元,是前面16年的3.1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球GDP的增长和半导体的增长之间呈现一种相关性,而且进入本世纪第二个10年后,这种相关性应该说是越来越强。fkAesmc

魏少军教授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呈现出同样的增长方式。根据相关数据,1987-2022年,中国GDP从1.22万亿元上升到12.2万亿元,累计91.8万亿元,平均每年5.7万亿元。2003-2021年中国GDP从13.7万亿元增长至114.4万亿元,平均每年56万亿元,是前面的9.7倍。中国半导体产业几乎跟GDP一样也呈现出一种非常强的相关性。显然,除了房地产和高铁等中国特有的发展动力之外,中国之所以获得这样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搭上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快车。fkAesmc

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一个行业

魏少军教授的第一个思考是: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一个行业。他援引清朝学者陈澹然的名言: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正是在中国高层领导人谋全局与谋万世的结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大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通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在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若干个集成电路产业中心,也打造了多个具有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中国集成电路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和材料五大板块齐整的产业。fkAesmc

不过,他也指出,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拥有质量不断提升的庞大企业群体,且从全球范围的角度来看,企业体量仍然比较小,但在在细分领域很多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比较靠前的位置,即便是曾经长期缺位的半导体存储器也逐渐崛起成为一支新兴的力量。fkAesmc

魏少军教授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效的半导体投资机制。其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二期共投入了3,400多亿元,如果以1:3比例带动产业发展,可以期望在2025年之前带动投入超过1万亿人民币。他表示,尽管这个数字不够大,但也已经对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fkAesmc

魏少军教授表示,中国是高速成长的集成电路产业的聚集地,2021年全行业的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了10,458亿元,“这个数字是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叠加的结果。”fkAesmc

“200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第一大的是封测业,紧随其后的是制造业和设计业;2009年设计业超过制造业成为第二大产业;2016年设计超过封测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20年制造业又超过封测业达到了第二。” 魏少军教授表示,从这个三个半导体环节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半导体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其中,设计业是增长最快的一个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6%。近几年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中坚力量,虽然其规模还不够大,但超过半导体封测业。可以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fkAesmc

同时,他也指出,中国是最大的单一半导体市场。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产值为5,560亿美元,中国半导体产业产值为1,925亿美元,占全球比例接近35%。而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进口了4,325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值的大约78%,同时中国进口的78%集成电路中将近35%用在了本地,40%以上的集成电路又装在整机中出口。“这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表象。”fkAesmc

另外,他也介绍,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竞争力还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高端通用芯片领域正在稳步提升,“2019年以前一些高端芯片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fkAesmc

以上中国半导体产业取得的成绩都是长期投入的结果。fkAesmc

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的行业

魏少军教授引用梁启超先生名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表示,中国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fkAesmc

他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阶段,即产业升级发展阶段: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从低技术向高技术迁移;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迈进;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移动。fkAesmc

他指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现有几百种产品是世界上高度依赖的。这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fkAesmc

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而别的国家不行?魏少军教授重点提到两个核心因素:一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老一代的领导人以最大的力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在重工业大笔投入,使中国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二是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fkAesmc

他特别强调不要小看中国既作为“世界工厂”也作为“世界市场”的地位,“世界工厂可以生产很多东西,但是世界市场可以消化更多的产品。当世界工厂生产的东西由于各种原因滞销时,我们的世界市场就会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这些年中国推出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 fkAesmc

不过,魏少军教授也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是以制造为中心来进行部署,现在中国应该转向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模式。”fkAesmc

什么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他介绍,在美日欧韩等国家产业结构中,IDM企业占有巨大的比例,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地更多的是以加工为他人服务且作为其产业发展模式。他认为,这种发展模式显然在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是可行的,但对中国这样具有14亿的消费人口、东西南北跨度5,000公里的国家显然是不适合的。fkAesmc

他也指出,中国必须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是竞争的主体,其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它的创新能力。”以22家在科创板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为例,根据其年报数据,2021年这些芯片设计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大概47%,比起美国芯片设计企业的62%的平均毛利率要低15%。虽然这些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达到了25.5%,比起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平均17%的研发投入,高了8.5%,但这22家科创板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总的研发投入额度只有10.8亿美元。fkAesmc

从以上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受到规模、盈利能力等限制,实际上还是非常弱小,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来促进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fkAesmc

近些年有人来探索把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引入到集成电路,以期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资本运作把市场创造出来并定义产品,最终找到管理团队来运行。魏少军教授也表示,中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路径已经被证明行不通。fkAesmc

第五代移动通讯是中国占有优势的一个产业,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重要的驱动力。他强调,中国半导体企业要着力锻长板,充分利用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尽管目前5G技术主要特点仅是网速更快,但足以带动VR/AR等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fkAesmc

他指出,5G技术是低延时、海量机器类通信技术,仍在不断向前发展,未来将推动工业智能化改造,比如自动驾驶、产业自动化等。fkAesmc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魏少军教授表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断的努力,要做好各类准备。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既有来自外部的挑战,也有来自内部的挑战。“内部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消除;外部的挑战,它的发生很可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去思考,在发展中会碰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同时,我们做好相应的准备,就不会出现遇到事情手忙脚乱。”fkAesmc

他也坚信,“中国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情而发生转变,也不会因为外界的打压就会停滞不前。我们必须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的同时,努力的向前奔跑。相信依托中国的庞大市场,日夜奋斗的全体行业的同仁们,中国的发展指日可待,一定可以达到胜利的彼岸!”fkAesmc

责编:Elaine
张河勋
Jimmy Zhang,产业分析师。曾长期负责行业期刊的整体编制工作,对新型显示产业具有较深的认知,对产业内容也具有较强的整体策划与把控能力。
  • 微信扫一扫,一键转发

  • 关注“国际电子商情” 微信公众号

  • Andes晶心科技:RISC-V架构软件解决方案涵盖底层工具链

    作为RISC-V处理器IP的领导厂商,Andes基于多年处理器IP设计经验的积累,除有充满竞争力的处理器IP外,还有能充分释放处理器性能的软件方案,软件方案包括底层的工具链,到操作系统适配,再到上层的集成开发环境等。

  • Cadence:“大数据+AI分析”, JedAI平台启动EDA发展新引

    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一代AI平台JedAI,是Cadence为EDA向2.0时代迈进所打造的一个新引擎。

  • 聚焦IIC Shanghai 2023:高效电源管理引关注,厂商创新亮

    在IIC Shanghai 2023同期的高效电源管理及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应用论坛,中国本土以及海外厂商展示了诸多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这就是他们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结晶,同时这也是其为行业和整个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 晶华微:国产工控芯片助力工业4.0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众多制造工厂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其中,芯片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和关键,芯片的性能高低决定了成效,芯片的自主可控程度决定了安全可靠。

  • 中国存储企业破局之道:打造国产化产业链,推动本土存储生

    “从2014年至今,我们打造了全国产化存储器供应链,在SLC NAND上做出了成绩,为客户提供全线列产品,进行了车规级存储应用的布局,助力实现存储产品的国产化。”从成立到现在不到十年,东芯股份已经在打磨产品,完善存储生态方面做出了新成绩。

  • 芯原股份:Chiplet在智慧出行领域的产业化之路

    Chiplet技术被认为是在摩尔定律趋缓下的半导体工艺发展方向之一。简单来说,Chiplet实现原理如同搭乐高一样,把要实现复杂功能的大芯片分小块设计加工出来再连接封装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级芯片组。可以预料,未来如果从IP销售转向Chiplet销售,芯片IP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变化。

  • 中国Chiplet的机遇与挑战及芯片接口IP市场展望

    “在中国发展Chiplet面临哪些挑战?从技术上面看来,中国现在产业链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技术封锁,由封锁所带来的自主需求也是一大机遇。”2023年3月30日,在AspenCore主办的2023 IIC SH展会同期的“2023中国IC领袖峰会”上,芯耀辉科技(Akrostar Technology)董事长曾克强先生围绕“Chiplet时代,中国芯片市场接口IP的未来展望”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在摩尔定律失效的当下,Chiplet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基于Chiplet的芯片接口IP的趋势。

  • 2023“碳中和”暨绿色能源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2023年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三年,对低碳减排的考量也将成为电子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芯查查:元器件供应链需要数智化转型

    “当一批批数字化应用走进现实,无需刻意感受,数字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3月30日,在AspenCore举办的2023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重要论坛活动——2023中国IC领袖峰会上,中电港芯查查负责人冼广升先生发表精彩演讲。

  • 从硬科技视角看半导体行业的三大投资机会

    “目前,我们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方面,都面临着双重的机遇和双重的挑战。我们如果能迈过去,以后可能就是欧美,如果不能迈过去,就可能是拉美”“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尾期,一方面是人类对芯片的使用量增多,另一方面是芯片集成度能力趋缓,想要获得更多算力或集成度,就需要投资更多的芯片,这带来更多成本投入。对行业而言,有痛点也就有机会。”

  • SiC功率半导体技术如何助力节碳减排?

    “作为一家碳化硅设计公司,我们知道碳化硅在高频、高压、高温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非常适合于在直流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和开关电源领域来使用。今天我会从全球的碳排放问题和挑战,蓉矽半导体在其中的思考、创新技术,为电力、交通产业助力。”

  • “双碳”背景下的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

    城市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愈发受到重视。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更多>>

在线研讨会

更多>>